淺談廣石綠大豆1號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
(作者未知) 2010/8/13
論文關鍵詞 廣石綠大豆1號;栽培技術;特征特性
論文摘要 總結了廣石綠大豆1號的特征特性、產量表現,并介紹了其主要栽培技術,包括選茬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化學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促進廣石綠大豆1號的推廣種植提供技術參考。
優(yōu)質高產廣石綠大豆1號是黑龍江省克山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以克山綠大豆為母本,綠仁黑大豆為父本有性雜交,采用系譜法選育而成。1997年F6代決選,品系代號為廣97-468,1998~2002年進行所內鑒定試驗,2003~2005年參加黑龍江省生產示范,2006年2月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推廣。該品種主要在黑龍江省克山縣、九三分局、訥河、內蒙古等地種植,市場前景廣闊。
1特征特性
該品種屬無限結莢習性,白花、尖葉、灰色茸毛。株高90cm,籽粒大小均勻,百粒重20g。病蟲粒率低,蛋白質含量42.91%,脂肪含量19.78%,品質優(yōu)良,在適應區(qū)生育天數113d,需活動積溫2 180℃,適宜黑龍江省第3~4積溫帶種植,是一個早熟、高產、優(yōu)質、特用型綠大豆品種。
2產量表現
1998~2002年所內鑒定平均產量2 848.4kg/hm2,較對照品種黑河18增產11.2%。2003~2005年參加黑龍江省生產示范,2003年產量2 899kg/hm2,較對照品種黑河18增產11.4%;2004年產量2 653.1kg/hm2,較對照品種黑河18增產10.0%;2005年產量2 866.4kg/hm2,較對照品種黑河18增產12.9%,不但高產,而且穩(wěn)產性也好。
3栽培技術
3.1選茬整地
選不重不迎的麥茬或玉米茬為好。有深翻基礎的麥茬或玉米茬,及時用重耙(耙深12~15cm)耙碎、耙平,每耕層直徑5~10cm土塊不超過5塊/m2。沒有深翻的麥茬或玉米茬,要在上年秋天進行伏秋深翻20cm以上,翻垡要嚴,耕幅耕深一致,不重不漏,耕塹要直,耙耢結合,達到平整細碎。按要求全部秋起壟,壟向要直,50m壟長直線度誤差不超過±5cm,壟距誤差不超過1cm,壟幅結合線誤差不超過±3cm,起壟后及時鎮(zhèn)壓1次。
3.2施肥
3.2.1底肥。施有機肥(有機質含量8%以上)1 500kg/hm2,結合整地一次施入,也可破壟夾肥。
3.2.2種肥;首龇N肥,施磷酸二銨150kg/hm2、尿素45 kg/hm2、硫酸鉀30kg/hm2。種肥分層施,距種子5cm處施總施肥量的1/3,距種子10cm處施總施肥量的2/3,切忌種肥同位,以免燒種。
3.2.3追肥。大豆生長較弱時,結合鏟2遍地追尿素75 kg/hm2,也可在大豆初花期用尿素7.5kg/hm2+磷酸二氫鉀1.5 kg/hm2,對水500kg/hm2葉面噴施。
3.3播種
3.3.1播期。地溫穩(wěn)定通過7~8℃時開始播種,在適應區(qū)5月5~10日播種。
3.3.2播法與密度。采用“壟三”栽培法,保苗25萬株/hm2左右。
3.3.3播種深度。播深鎮(zhèn)壓后達到3~4cm。
3.4田間管理
大豆拱土時進行鏟前深松或者深趟一犁不上土(也叫拉墑溝)。
做到三鏟四趟,后期拔1遍大草。
3.5化學除草
3.5.1土壤處理。在大豆播后出苗前,用90%乙草胺乳油2 000~2 500mL/hm2+氯嘧磺隆80~100g/hm2對水450kg/hm2噴霧。
3.5.2莖葉處理。在大豆出苗后、雜草二至四葉期,防除禾本科雜草,用10.8%高效蓋草能乳油450mL/hm2或12.5%拿撲凈機油乳劑1 250~1 500mL/hm2,對水450kg/hm2噴霧;防除闊葉雜草,用25%虎威水劑1 000~1 500mL/hm2,對水450 kg/hm2噴霧。
3.6病蟲害防治
3.6.1灰斑病;ㄇv期使用人工背負式噴霧器用40%多菌靈膠懸劑1.5kg/hm2對水450kg/hm2噴霧防治。
3.6.2大豆食心蟲。封壟好的地塊用敵敵畏熏蒸,封壟差的地塊用功夫或氯氰菊酯噴霧防治。
參考文獻
[1] 姚衛(wèi)華.機械化大豆“三壟”栽培技術增產效果及經濟效益分析[J].大豆通報,2007(5):9-11.
[2] 姚衛(wèi)華.大豆重迎茬減產控制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J].黑河科技,2001(3):10-15.
[3](未完,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