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陽虛的分型與分類
(作者未知) 2010/8/19
【摘要】 本文據(jù)腎陽的生理功能,將腎陽虛分為六型,又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之系統(tǒng)觀將腎陽虛分為九類。以圖將中醫(yī)之證型更加細化,為現(xiàn)代臨床提供理論支持。
【關(guān)鍵詞】 腎陽虛;分類;證型
腎陽虛一證常見于多種慢性疾病,僅《中西醫(yī)結(jié)合內(nèi)、婦、兒科學》中涉及該證的病種就達68種之多,其實在臨床上遠遠不止如此,這給我們學習和運用此證帶來了諸多不便,如何執(zhí)簡馭繁,更明了地把握此證,筆者嘗試進行了分類,以期更易把握此證,使中醫(yī)學的證型能更細化、更貼近臨床。
中醫(yī)所說的腎,是一個綜合性功能單位,其生理功能范圍較廣,包括主管生長發(fā)育、生殖、水液代謝、主骨生髓化血、納氣和濡養(yǎng)臟腑等方面,具有西醫(yī)學中泌尿、生殖、內(nèi)分泌、神經(jīng)、免疫、血液及呼吸系統(tǒng)等各部分功能。
腎陽虛是指腎與命門功能減退。腎陽也稱腎氣、元陽、真陽、命門真火、龍雷火、元根火、陰火、虛火、相火,名目種種,皆指坎中之一陽。腎陽既包括腎與命門的全部功能,也包括生化為陽氣以后的全部作用。腎氣是由腎中所藏陰精化生而成,而這種腎氣又能化水谷為陰精,化陰精為陽氣的作用,其所化之精稱為真陰,是五臟陰精之源,所化之氣為真陽,是五臟陽氣之根本。精血津液有賴腎陽以生化輸泄及固護,五臟之功能,有賴腎陽提供原動力,五體九竅有賴腎陽之溫煦,腎陽是生命之根本。故《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若天與陽,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在臨床上,腎陽虛的表現(xiàn)常為: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小便清長,或尿頻失禁,或男子遺精滑泄,陽痿不舉;或女子性欲減退,虛寒不孕為主證,但須兼形寒肢冷,舌淡脈弱。此證多因稟賦不足,素體陽虛;或攝生不慎,損傷真陽;或過服寒涼,克伐陽氣;或它臟陽虛,途窮歸腎,導致腎陽虛損而百病叢生。
腎陽虧損,氣化失司,法當溫補腎陽,振奮陽氣,從而化氣行水,臨床選藥常用肉桂、附子、鹿茸、杜仲、鎖陽、巴戟天、肉蓯蓉、補骨脂、菟絲子、海狗腎等溫陽藥,同時常配合熟地、山藥、枸杞、山茱萸、龜板等滋陰之品,以契合《景岳全書》所說“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以陽得陰助則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以陰得陽升則泉源不竭”。佐以澤瀉、茯苓、丹皮以防滋膩太過。
1 腎陽虛的分型[1,2]
1.1 腎陽虛氣化失司型 腰酸腿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小便不通,或小便反復,以及痰飲,水腫等癥。法當溫補腎陽,調(diào)理氣化。代表方金匱腎氣丸。
1.2 腎陽虛沖任不固型 白帶清稀,久病不止,腰痛如折,小便頻數(shù),面色蒼白,精神萎靡,形寒肢冷,頭暈目眩,心悸氣短,五更泄瀉,苔薄白,脈沉遲。法當溫補腎陽,調(diào)理沖任。代表方內(nèi)補丸。
1.3 腎陽虛精關(guān)不固型 滑精頻作,面色蒼白,精神欠佳,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弱。法當溫補腎陽,澀精止遺。代表方固精丸。
1.4 腎陽虛宗筋不固型 陽痿無子。法當溫補腎陽,壯陽起痿。代表方贊育丸。
15 腎陽虛血海虛寒型 婦人不孕。法當溫補腎陽,祛沖任之寒。代表方溫中湯。
1.6 腎陽虛筋脈攣急型 腎虛腰痛。法當溫補腎陽,柔筋緩急。代表方青娥丸。
2 腎陽虛的分類[3~5]
2.1 呼吸系腎陽虛 常見于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哮喘、慢性呼吸衰竭等疾患。
腎陽虛,攝納失常,氣不歸元,上逆而為齁咳喘,甚或呼吸困難或肢體浮腫,形寒肢冷,舌質(zhì)淡,脈沉細。
治則:溫補腎陽,納氣歸元。代表方固本平喘湯加減。
常用藥:蟲草、胡桃肉、沉香、靈磁石、臍帶、蘇子、肉桂、附子、五味子、干姜。
2.2 循環(huán)系腎陽虛 常見于慢性心衰、高血壓病、心絞痛、心肌梗死、風濕性心瓣膜病、窄狹性心包炎等。
主癥:呼吸困難,胸痛,心悸,發(fā)紺,眩暈,水腫,舌淡紫,脈沉細或結(jié)代。
則:溫陽化氣行血。代表方:真武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
常用藥: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絲子、附子、肉桂、當歸、鹿角膠、豬苓、茯苓、澤瀉、牛膝、益母草、桃仁、紅花、枳殼、香附。
2.3 消化系腎陽虛 常見于慢性結(jié)腸炎、食管癌、肝硬化、肝性腦病、腎陽虛、脾陽不運。
主癥:腹瀉遷延日久,或腹大腹脹,形如蛙腹,朝寬暮急,神疲怯寒,下肢浮腫,小便短小不利,納食不香,舌淡苔白,脈沉遲。
治則:溫腎運脾。代表方:附子理中湯加減。
常用藥:附子、黨參、白術(shù)、干姜、甘草、車前子、補骨脂、吳茱萸、肉豆蔻、五味子、旋覆花、代赭石。
2.4 血液系腎陽虛 常見于貧血、再障。
主癥:面色蒼白,形寒肢冷,氣短懶言,唇甲色淡,大便稀溏,面浮肢腫,甚或腹水,大便(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