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諧理念為指導構建德育課程體系一一高職教育德育課程改革探討
(作者未知) 2010/8/31
論文關鍵詞:和諧 德育 新課程體系
論文摘要: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是當前職業(yè)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中的重要課題,它不僅是政策和技術層面的運作,更應是思想、理念的更新。本文認為構建新的德育課程體系,必須以和諧理念為指導,達到課程體系與學生的和諧與教師的和諧、與家庭的和諧、與學校的和諧、與社會的和諧。只有這樣,職業(yè)學校德育教育課程改革才具實效性、針對性,才有時代的特征,也才會更有理論的力量。
“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推動著學校教育和課程的發(fā)展變化”隨著知識信息時代的到來,現(xiàn)代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要求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全面發(fā)展的新人,為此國家啟動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新課設置方案就課程內容和學時調整、方案實施時間及其他方面的問題做出了規(guī)定。該方案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一方面繼續(xù)保持德育教學內容的相對穩(wěn)定,另一方面給了學校一定自主權,使學校可以根據(jù)形勢及地區(qū)、學校、學生特點自主及時安排相關德育課教學內容。在此背景下筆者對如何構建新的課程體系作了一些思考,認為構建新的德育課程體系,必須以和諧理念為指導。和諧產生美,美在和諧中。我們國家要構建和諧社會,那么我們德育課程也應以和諧理念為指導,努力構建和諧。下面就我如何用和諧理念做指導,構建和諧課程體系談自己的一點體會,愿和同行商榷。
那么什么是和諧、課程和和諧課程體系呢?和諧,即“安順謂和,協(xié)調為諧”,是指通過各種有效手段來達到一個相互容納,相互補充且健康互動的有機共同體。課程簡單地說是指課業(yè)和進程。而和諧課程體系是指在和諧理念指導下,實現(xiàn)課業(yè)和進程與學生、教師、家庭、學校、社會達到一個相互容納,相互補充且健康互動的有機共同體。只有這樣,職業(yè)學校德育教育課程改革才具實效性、針對性,才有時代的特征,也才會更有理論的力量。
一、德育課程體系與學生的和諧
德育課是一門政策性很強的課程,而且新版的全國統(tǒng)一的德育教材及大綱都規(guī)定各地不得自編教材,其內容有了很大的改觀,已經克服了過去教材中的諸多弊端,但同時以帶來這樣的問題,即時效性、有效性和針對性,固定教材通過編寫、印刷、發(fā)行,教育內容往往滯后。而德育有效性的高低,又往往體現(xiàn)在它的時效性上。用新近發(fā)生的鮮活事例進行教育往往更加有效。道德的提升總是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關,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有效性更強。一本固定的教材怎能涵蓋千百萬學生這么豐富多彩的的生活經歷。學生的道德提升過程與他們掌握學科知識的過程是有相當大的差異的!而一本教材卻無法顧及到學生生活經歷、社會影響等內容,存在著的地區(qū)差別、校際差異,卻一廂情愿地試圖讓全國、全市學生都來“齊步走”。其本質問題是:不管何地、何校、何時學生是否“有病”(需要),全國、全市的全體學生,不但要同時吃同一種“藥”(教材),且“劑量”(課時)、“服用方法”(教育手段)也須“劃一”,這怎么可能對生活、學習在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家庭的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呢?
高職學校德育目標在確立上,存在著理想化的傾向,這就導致有意無意的“拔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實際的德育活動對于正處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期的中等職業(yè)學校生來講,只能膚淺的唯心的理解它。得不到學生內心的認同,也極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由于目標指向的負載過重、過高,也就導致了德育內容的大而無當,寬而無邊。當今學校的德育內容脫離了學生的生活,不符和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年齡特征,不具有時代的特色,也不符合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無法溶入學生的日常行為實踐和影響人生觀,這樣的道德教育就變成了道德說教。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的覺悟程度、認識能力、道德水平和境界存在著不同的層次,要求所有的學生達到同樣的程度和水平,顯然是不切實際和不合適宜的。
另外長期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課堂教學過于偏重教育的主觀意識,忽略學生接受心理,仍以老師說教、講授為主,不大注重學生的參與,“活動教學”或“情境教學”教學方式實施甚少。德育課的方式、方法與學生思想實際和發(fā)展規(guī)律存在著偏差,削弱了德育的感染力,學生們對德育課產生了無用心理、敷衍心理。另外,德育評價以考試分數(shù)為主,忽略學生實際行為表現(xiàn),忽略對學生行為的規(guī)范訓練,因此,學生往往是為應付考試而聽課。這些“理論”并沒有對他們的思想進步起多大的作用,一旦考試完了,這些“理論”在他們的腦子中也就蕩然無存了。因此,要使德育課程體系與學生的和諧,首先就要在內容和進程教學方法、評價體系上具有時效性、有效性、和針對性。
二、德育課程體系與教師的和諧
德育課程的實施最終要靠廣大的德育課教師,可以說關系到課程改革的成敗,因此就要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積極參與,而現(xiàn)實中我們的德育課老師卻面臨界這樣的問題:
首先,教材貪大求全。例如,《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涵蓋經(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