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yè)學校課堂作文育人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衢州中等專業(yè)學校 方金良 2008/8/4
(接上頁)
綜合高中學部:06預科、06電子各班。
美術服裝學部:06服裝、06美術高考各班。
經濟貿易學部:06實用英語、06營銷各班。
旅游幼教學部:06幼教、06賓旅各班。
信息技術學部:06計算機、06藝術設計各班。
機械模具學部:06機電、06模具各班。
(二)、問題研究的具體內容。
1、學習教育學(包括語文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認識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尋找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發(fā)展的負面因素,為今后的課堂作文育人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jù)。
2、教研組全員參與課堂作文育人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分別采取單組實驗法、等組實驗法和循環(huán)實驗法在各專業(yè)的課堂作文教學中進行系統(tǒng)的實踐與研究,積累相應的實驗材料,為探索適合中等職業(yè)學校課堂作文育人教學的科學之路提供可靠的實踐依據(jù)。
3、將各自在實踐與研究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初步的整理、分析、匯總,相互交流各自的初步研究成果,與學生進行座談、交流,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意見后繼續(xù)進行跟蹤實踐與研究。
4、將各自的實踐研究結果前后進行比較、分析,尋找規(guī)律性的課堂作文育人教學途徑,并在本校各專業(yè)乃至兄弟學校的各專業(yè)進行推廣實踐。
5、將本校各專業(yè)的課堂作文育人教學實踐與研究結果的推廣情況進行分析、整理,撰寫報告,完成問題研究的任務。
六.問題研究的操作措施與初步成果
(一)、問題研究的操作措施。
1、各參與實踐與研究的教師統(tǒng)一思想、明確目標、認識意義、共同研究和探討課堂作文育人教學的科學方法,確保問題研究的圓滿成功。
2、課堂作文的育人教學中密切聯(lián)系社會生活與本專業(yè)特點,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拓展視野、重視積累、提高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在生活實踐中學習作文,又在寫作實踐中感悟人生,學會生存。
3、實踐教師積極進行課堂作文育人教學的改革,注意學生作文的態(tài)度、興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尊重學生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鼓勵學生張揚自己的個性,寫出具有個性的文章。
4、積極開展課外寫作興趣小組活動,精心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專題討論、演講、寫作比賽,辯論會以及與本專業(yè)有關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寫作實踐活動中提高作文能力與語文應用能力。
(二)、問題研究的初步成果。
1、近幾年學校取得的主要成績。高職考試(特別是語文學科)成績喜人;寫作興趣小組與“細流”文學社近兩年來在各級刊物上發(fā)表的作品近百篇;05、06全國中專生“文明風采”與全國中學生“迎奧運”征文競賽共有一百多篇作文分別榮獲一、二、三等獎,學校均榮獲組織獎;全校師生的精神風貌堪稱兄弟學校的楷模,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許多專業(yè)選手參加市、省、全國舉辦的各項比賽名列前茅;被命名為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yè)學校;被評為全國職業(yè)教育先進集體;成功舉辦省首屆重點中等職業(yè)學校田徑運動會等。
2、參與實踐教師研究的獲獎情況。教師說課、講課獲獎:市級一等獎2人次,二等獎4人次,三等獎5人次。教師論文、教案獲獎:省級一、二等獎3篇,市級一、二、三等獎14篇。指導教師獲獎:國家級一、二、三等獎共18人次。
3、實踐班學生的獲獎情況。習作獲獎國家級一等獎5篇、二等獎26篇、三等獎61篇;省市級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27人。
4、研究論文、習作發(fā)表情況。教師論文發(fā)表國家級8篇,省市級17篇;師生習作發(fā)表國家級11篇,省市級25篇。
總之,課堂作文的育人教學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巧妙運用,優(yōu)化了作文教學的指導,逐步形成“細心觀察,個性鑒賞,獨特感受,獨立思考,大膽創(chuàng)作,無聲評改”的作文能力,使學生在自由作文的實踐中得到教育。
七.問題研究的條件分析及人員分工
(一)、問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學生情況。本校已經開設的5年制、3+2、3年制等專業(yè)已有28個之多,在校生達到6700多人,本校園區(qū)內還有珍維服飾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各類專業(yè)齊全,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2、師資力量。從事實踐與研究的教師具有中學高級職稱的七人,高級講師職稱的二人,中學一級職稱的九人。他們都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大學本科以上的學歷,多年來一直從事語文一線教學工作,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課堂作文育人教學方面積累許多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為問題研究任務的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資金場地。學校為該問題的實踐與研究提供相應的資金與場地,積極協(xié)助本教研組的全體人員進行科學的實踐活動,為本問題的各種實踐與研究活動提供可靠的保證。
總之,本(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