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案例教學與教學質量
(作者未知) 2010/9/21
(接上頁)中尤為重要的就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因為觀念隱含著主體對事物本質的把握和根本的價值取向,對主體行為的整體過程以及行為的可能結果起著支配和最終的決定作用。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與合作者,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知識傳播的中介。具體來說:教師應由傳遞知識的“搬運工”向教學過程的促進者、指導者與合作者轉變。
(二)案例教學對學生的要求
學生是案例教學的主體,在案例教學中處于核心地位,案例教學主要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與討論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有效地參與案例的分析討論,形成這一較高層次的能力,學生需要具備相應的知識背景和能力結構。案例教學的開展已牢固掌握相關學科的陳述性知識為前提,同時,要具備必要的程序性知識,只有在相關概念、原理明晰的基礎上才能進入案例的分析討論,才能達到運用原理解決問題的目的;也只有知道如何收集、研究資料,參與討論等操作性知識才能順利開展討論,而程序性知識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會得以豐富,案例教學的落腳點則是讓學生掌握策略性知識,即如何解決實際問題。
(三)確定計算機基礎課程案例教學的目標
由于現(xiàn)今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實施案例教學才起步,因此課程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案例教學中,教師對于課程設計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和發(fā)揮的空間,但同時教師也需要擔負更多的責任——不僅要準備教學材料,而且教學目標等也需要由教師具體落實。確定教學目標是案例教學課程設計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學目標明確的前提下,教師教學材料的收集和組織、教學行為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等活動才能有方向、有序地進行下去。計算機基礎課程案例教學的目標是理解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和概念,并能運用這些理論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四)選擇好合適的案例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選擇若干案例,而是以每次課的教學目標為依據(jù),圍繞教學實踐中的教學質量問題來組織案例選擇。案例選擇是否適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計算機基礎課程案例教學的效果。一個高質量的案例應符合下列要求:第一,案例的內容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學案例類型多種、內容各異,既有專題性案例,也有綜合性案例;既有描述性案例,也有分析性案例。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目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選擇案例。第二,案例涉及的問題富有啟發(fā)性。教學案例應蘊含能啟發(fā)學生思考的一些問題,學生需靈活運用書本中所學的知識,進行廣泛深入的思考,并通過互相討論、啟發(fā)才能得到問題的答案。如果案例涉及的問題不能給學生留下較多的思維空間,答案可從書本中直接得到,則無異于讓學生做一般的習題,達不到案例教學的效果。第三,案例的具體情節(jié)符合客觀實際。案例教學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學會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因此所選案例要符合實際情況,即使是虛構的案例,其情節(jié)設計與現(xiàn)實情況也應基本相符,如果教學案例的情節(jié)缺乏客觀依據(jù),甚至與實際情況相背離,則可能誤導學生的思維。
(五)呈現(xiàn)案例與閱讀案例
教師于上課前一周將教學案例發(fā)給每一位學生,要求他們仔細、認真、徹底地閱讀,并準備一篇對這案例的評論報告。如在預習案例時遇到困難,可以同小組成員交流。案例評論報告寫作就緒,可以作為上課時發(fā)表口頭報告的參考。案例評論報告協(xié)作的目的在于訓練學生的寫作與口語表達能力。在案例教學開展的初期階段,教師可以針對每個案例給予一些引導問題,以便學生在閱讀案例時有方向可循。在課程進行到一定時期以后,教師可以逐步減少引導問題,讓學生自己形成問題和問題意識。
(六)討論案例
在案例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來展示案例的內容,如以錄像帶、錄音帶、角色扮演等方式多重呈現(xiàn),豐富課堂的內涵,吸引學生參與案例討論,讓學生感悟和領受建構式、探究式的學習。教師還要隨時提醒學生摘記討論過程中大家對案例所提出的各種問題、觀點和要點,以備期末寫綜合報告之用。案例教學初期,案例討論可以由教師主導,但隨著教學的不斷推進,逐漸讓學生自己進行自發(fā)性的提問與討論,甚至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進行案例討論。
(七)案例報告
綜合案例報告一般在期末進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討論的案例放在更為宏大的理論背景與框架中思考,并把學期中所有討論過的案例對自己的啟示加以整理,形成有條理的思維框架。學生在期末交出一篇綜合報告,歸納總結本學期所有的案例討論之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