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和發(fā)揚相結合—中藥青蒿的研究過程與啟迪
(作者未知) 2010/9/22
(接上頁)明并獨家生產[3,4]。WHO瘧疾化療科學工作組主席認為:“這一新的發(fā)現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發(fā)現這種化合物獨特的化學結構,它將為進一步設計合成新的藥物指出方向。
除此之外,國內外的眾多學者也對青蒿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合成了許多衍生物及類似物,有許多抗瘧活性超過青蒿素。李英等[5]以雙氫青蒿素,在酸和堿的催化下與各種醇、羧酸酐和氯甲酸酯反應,合成其醚類,羧酸酯,碳酸酯類等衍生物47個,其中有12個抗瘧活性超過青蒿素10倍。虞佩琳等[6]合成了42個側鏈上帶有鹵素、氮或硫取代的化合物,多數化合物抗瘧活性超過青蒿素,但并未超過相應的無雜原子取代的衍生物。而國外的學者對青蒿素類似物和簡化物的合成做了相對較多的研究,包括:過氧化物[7]、臭氧化物[8]、1,2,4-三惡烷[7]、1,2,4,5-四惡烷[9]等,其中,Vennerstrom等[10]用酸催化的過氧化環(huán)己酮及其衍生物或臭氧化相應的環(huán)己酮甲氧基肟的方法合成了數十個四惡烷類化合物,其中水溶性臭氧化物(0OZ277)已進入臨床試驗,有望成為新一代抗瘧藥物。這幾類化合物原料易得、易于合成、結構穩(wěn)定,代表了新型抗瘧藥物的發(fā)展趨勢,而其最終的作用機制、作用受體或靶點仍需要深入研究。同時,有些衍生物[11,12]除抗瘧作用外,還具有其他顯著的藥理活性,這為深入研究青蒿素藥理活性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2 青蒿素的化學研究
2.1 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研究青蒿含有青蒿素、青蒿甲、乙、丙、丁、戊素,青蒿酸、蒿酸甲酯、青蒿醇[13],其揮發(fā)油主要為蒿酮、異青蒿酮、枯敬醛、1,8-桉油精、丁香烯等[14];還有香豆素、黃酮[15],二氫青蒿酸過氧化物[16]等其它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青蒿素。
青蒿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有機溶劑提取法[17]工藝簡單,易于批量生產;然而由于經過長時間的提取和濃縮,易使過氧鏈破壞,收率降低,且易燃易爆,污染大,提取周期長。“丙酮-硅膠柱層析法”[18]在原料含量為0.1%時可采用,產品質量穩(wěn)定,但提取工藝繁雜,大批量生產困難。稀乙醇法[19]工藝流程短、操作簡便、成本低、安全,但收率僅在36%~40%;也有采用60%~70%乙醇,用CaO作為沉淀劑,得到青蒿素精品總收率大于0.4%[20]。近年來還有報道采用微薄輔助法(MAE)[21,22]、超臨界流體萃取法(SFE)[23]、超聲波提取法[24],這些方法分離效能較佳、無殘留溶劑,溶劑用量少;而所需設備條件比較高,不利于批量生產。由于其他的方法在工業(yè)化生產中仍存在不足,目前采用的較多的仍是有機溶劑法,通常采用120#汽油作為溶劑。
2.2 青蒿素的合成研究1979年,在測定結構的基礎上開始了青蒿素合成的研究,1983年完成了青蒿酸經7步反應合成青蒿素的全過程[25]。1992年Acton和Roth對此進行了改進,縮短了反應歷程,共有三步組成:①用NaBH4或NiCl氫化還原;②光氧化過程;③空氣氧化過程,總收率可提高到32%[26]。而這一反應路線與植物的生物合成途徑比較接近,可用來解釋青蒿素在植物體內合成的可能機制,綜合利用可以提高植物中青蒿素的含量。同時青蒿素的全合成也在1983年完成,Schmil等[27]首先報道以(-)-異薄勒醇為原料經13步反應完成,總產率為2.1%。目前已有多條途徑,所不同的是所用原料的差異,如以R(+)-香草醛、胡薄荷醇、香茅醛、胡薄荷酮等原料進行青蒿素的全合成[28]。青蒿素的全合成在產量上雖高于人工栽培,但合成技術要求比較高,合成步驟多,總收率不高,而半合成收率相對來說比較高,比全合成在大批量生產上有應用前景。
隨著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生物工程等的應用,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來生產青蒿素或利用青蒿素前提生物合成青蒿素的技術,在大規(guī)模生產青蒿素的方面已顯示出了很大的潛力。青蒿素生物合成有關的中間體有十幾種,其中研究的比較多的是青蒿酸[29]和紫穗槐二烯[30]。而主要的組織培養(yǎng)體系包括:青蒿芽、青蒿毛狀根、青蒿發(fā)根膿桿菌和生物反應器培養(yǎng)等,Souret FF小組[31]探索了霧化反應器、鼓泡反應器與流化床生物反應器對工業(yè)化青蒿毛狀根基因表達的不同,為生物反應器的商業(yè)化應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據。美國科學家最近成功地用轉基因酵母合成了青蒿酸[32]。利用微生物合成,有望降低生產成本,但是目前還需要進一步的優(yōu)化體系以及探索工業(yè)化大生產的條件。因此,在現有基礎上,加強對青蒿素生物合成的研究,盡量采用合適的青蒿素中間體、溫和的反應條件并減少合成步驟是今后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
3 藥理研究
目前,由于不同的學者所采用的實驗模型和實驗條件不同,對于青蒿素的抗瘧機制并沒有統(tǒng)一的解釋。早期的超(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