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英美文學對當代大學生的教育意義
(作者未知) 2010/9/24
[摘要]英美文學的學習對當代大學生是具有重大教育意義的,但是在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下,這一意義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對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此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闡述英美文學的學習對當代大學生的教育意義:加強語言運用的能力;啟迪學生深入思考;幫助學生修身養(yǎng)性。
[關鍵詞]英美文學 大學生 語言 思考 修身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英語的學習已經(jīng)滲透到我國每一個教育階段。而對于高校教育來說,英語語言的中所存在的文化底蘊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然而,在當今的大學生當中普遍存在一個誤區(qū),大多數(shù)大學生認為,對英語的學習只是單純?yōu)榱诵薜脤W分或者是通過四,六級考試,以便于將來找工作。因此在他們眼中,學習英美文學只是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對于非英語專業(yè)的人而言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因此他們對英美文化知之甚少。
然而作為一個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深入接觸過英美文學的學習,并且從中獲益匪淺。最大的啟迪便是,英美文學的學習對當代大學生是有重大深遠意義的。無論是對專業(yè)或非專業(yè)的學生,英美文學的學習既包括對語言的理解,對文化的學習,也包括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通過學習英美文學,我們在加深英語語言的了解的同時,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觀念,開拓視野,學習思考,培養(yǎng)較強的較為抽象的思維能力,以助于我們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一、文學與語言
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不能把文學與語言這兩個概念割裂開來分析,文學是承載語言最重要的載體,而語言是文學塑造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基本工具。
首先,英美文學作品中提供了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包括最準確,地道的詞匯,通過閱讀英美文學作品,我們可以擴充詞匯量,并在具體語境下學習使用真實的語言,增強語感,提高自己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例如,在日常英語交流中,有人提到《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對白:“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只有對這本文學作品學習過的人才能領會出它所要表達的意思。再例如,“Catch-22”,現(xiàn)在用來形容任何自相矛盾、不合邏輯的規(guī)定或條件所造成的無法脫身的困境。如果我們沒有讀過《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就完全不能理解它所表達的意思。
其次,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句子是簡單句和復雜句的結合,對英文原著而言,復雜句占據(jù)主導地位。這對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加強語感,提高語法運用能力是有很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的。
再次,英文作品當中包含各種各樣的文學體裁,語言風格,我們可以從學習中提高對英語語言的審美水平,加強對英語語言的感知力度,培養(yǎng)對英語語言的親切感。
二、文學與思考
在當代社會,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是甚為迫切的。高校教育的目的不只在于向學生灌輸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文化知識,啟迪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文學不僅僅是歷史事件、人物介紹和數(shù)字年代之類的事實,文學是人類心靈的體驗。大學生應被引入文學世界,而不是做外界的觀察者。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時期,他們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往往不成熟。對于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文學是最寶貴的財富。英美文學素質是構成提高素質英語人才的重要因素。文學是透視人類社會的窗戶,通過這扇窗戶,學生可以了解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性、價值觀念以及社會變遷等。了解他國的社會變遷可以啟發(fā)學生反思自己的社會生活、思想動態(tài)、精神面貌等諸多方面,從而加強文化修養(yǎng),開拓視野,陶冶情操,塑造完美人格,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任何一個時期,任何一個作家,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代表作品,都反映出那一時期的社會形態(tài),背景,以及對人民生活形態(tài),對文學家們獨特思想的影響。通過學習它們,我們可以加深對不同時期的社會形態(tài)的了解,學習偉大思想中的精髓,得到啟發(fā),從而培養(yǎng)獨立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例如,興起于英國19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代表,狄更斯,簡•奧斯汀,勃朗蒂姐妹等等,分別在他們各自的作品中以資本主義工業(yè)文明為背景,生動描述了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貧苦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從而揭露社會現(xiàn)實,抨擊資本主義工業(yè)文明下的道德墮落,呼喚人性的復蘇。托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說是以其故鄉(xiāng)威塞克斯為背景的。19世紀中期英國資本主義工業(yè)文明侵入農村,個體農民在經(jīng)濟上陷入失業(yè)、貧困的悲慘境地。面對工業(yè)文明帶來的后果,哈代的心靈受到強烈沖擊,他在感情上痛恨工業(yè)文明對人們和諧生存狀態(tài)的摧毀。因此在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絲》中,哈代對當時工業(yè)文明對鄉(xiāng)村的沖擊進行了全景式描繪,然后以苔絲家作為個體農民的縮影,深入展現(xiàn)人們在物質困境中的痛苦掙扎。
因此我們在學習這些文學(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