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電路分析基礎》課程教學研究與改革
(作者未知) 2010/10/23
(接上頁)經(jīng)驗,對高職教育電路課程的實驗課程教學,提出這樣的改革建議:保留部分傳統(tǒng)的驗證性實驗,增加電工基本技能訓練實驗和工程應用型實驗。
試驗內(nèi)容筆者把試驗內(nèi)容大致分為如下三個部分:(1)電工基本技能訓練實驗,應包括如下幾個內(nèi)容:線路的搭接、元器件的識別;通用儀器儀表的使用,儀器儀表的精度概念;電路參數(shù)的測量方法、元器件參數(shù)的測量方法等;測量數(shù)據(jù)的處理,測量誤差的計算。(2)驗證性實驗。這在電路課程里已是一種較成熟也較完整的實驗體系,可根據(jù)專業(yè)需要或具體情況進行選擇與修改。(3)工程應用型實驗。可根據(jù)專業(yè)需要進行開發(fā),比如電路故障檢測、排查與維修,自選測量用儀器儀表和元器件,實驗方案的設計和測量方法的制定等等。
實驗時間的安排這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過去的驗證性實驗一般安排在相應理論教學內(nèi)容之后。筆者認為,應該根據(jù)授課內(nèi)容的實際需要安排實驗時間。比如線性電阻的伏安特性測試實驗,安排在講電阻元件和歐姆定律之前做,并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通過該實驗,讓學生感覺是自己歸納總結(jié)出的歐姆定律,對歐姆定律的掌握效果更好。再比如,在講暫態(tài)分析的暫態(tài)(過渡過程)的概念之前,安排一個RC電路的充放電實驗,給學生一個感性認識,并讓學生了解,哪些參量的改變將影響充放電的速度(或時間)。通過這個實驗,不但加深了概念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實訓課要求應設計成工程技術(shù)與技能綜合應用型課程,F(xiàn)以安裝調(diào)試萬用表為例,作如下的設計和要求:(1)學會識讀電路圖,掌握萬用表電路工作原理;(2)掌握元器件及其參數(shù)的識別、選擇與采購;(3)掌握焊接工藝和安裝;(4)學會排查故障和維修;(5)學會萬用表靈敏度的調(diào)試;(6)了解或?qū)W會儀表的校驗;(7)了解專業(yè)信息渠道與檢索;(8)掌握實驗實訓報告的書寫。
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
理想的課堂教學模式應該是教師在掌握多種教學模式,并了解不同模式的適應條件及其局限性的基礎上,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情境所選擇的最適當?shù)慕虒W模式。教學內(nèi)容的多樣性、教學過程的復雜性以及教師對教學過程理解的差異性等因素決定了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從另一方面來看,學生智力的差異性和學習風格的多樣性導致了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和學習過程的個性化。所有這些,都要求教師要學會運用開放的、多樣化的方式和策略,把多種教學模式靈活地注入到課堂教學中。
美國高校20世紀80年代以來,興起了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主要由三種模型構(gòu)成:范例教學模型、交互式教學模型、小組合作學習模型。主要是通過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具體到一般,并通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習伙伴、以及學生與學習資源之間的互動,一方面幫助學生構(gòu)建知識、發(fā)展能力,另一方面促進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筆者覺得該教學模式值得借鑒和推廣。
(一)范例教學模型
范例教學模型屬于“概念獲得”教學模式,目的是通過實例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新概念、新知識。實例也可以是實驗(如上述安排在相應理論教學內(nèi)容之前的線性電阻的伏安特性測試實驗、RC電路的充放電實驗等)。比如,通過線性電阻的伏安特性測試實驗,引出線性電阻和非線性電阻的概念,引出歐姆定律。應強調(diào)的是,在運用范例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呈現(xiàn)范例,更重要的是向?qū)W生示范在頭腦中對信息進行加工的全過程,包括解決一個問題,或?qū)碗s的信息進行歸納、重組時的心理活動,即著重于演示思維過程。教師呈現(xiàn)范例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還要讓學生自己選擇范例驗證知識,最后能運用知識創(chuàng)造范例。
(二)交互式教學模型
交互式教學模型在課堂教學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課堂教學模型,是以師生對話為背景構(gòu)建的互動教學方式。
在互動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利用提問吸引學生參與對話。通過對話,可對范例進行分析、歸納,形成概念,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課堂提問可分為低層次——對新概念進行辨識和描述;高層次——引導學生用比較、應用、綜合、評價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課堂提問根據(jù)需要,有些可設計成聚合性問題,有些可設計成發(fā)散性問題。
(三)小組合作學習模型
小組合作學習模型,要求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互教互學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人際交往促進認知的發(fā)展,通過恰當?shù)慕M織形式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小組合作式比如,當課堂上剛講完某一知識點內(nèi)容,往往要出一些課堂練習題讓大家來做,以加強對這一知識的理解或運用,問題是此時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完全會做,有些學生就此放棄學習。這時采用小組合作式效果較好。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每個小組分組討論,小組成員共同來做某些題,然后每個小組派代表到黑板上來演示他們的解題過程,再讓其他組來點評,最后由教師點評或裁判。這是一種互助式的學習,參與(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