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濟源第四職業(yè)高中 崔小勝 2008/10/21
摘要: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教師對課堂提問的有效把握上,尤其是在職業(yè)高中,學生語文基礎普遍低下,很多學校倡導“抬頭教學”的背景下,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每位職業(yè)高中老師所要積極探索的。我認為,對職高語文課堂提問應把握如下:1、提問要難易適中,恰到好處地把握好“度”的問題。2、學生感到有難度的問題,老師宜提供線索,步步引導,層層鋪墊,直至引導完成提問。3、提問應有意識地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方式。4、問題的提出宜精而恰當5、教師要對精心準備、設計的提問進行積極評價。6問題的設計盡可能突破“標準答案”的框架,讓答案具有多維性,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
關鍵詞:職高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
記得有位教育家說過:“中小學教師若不熟諳提問的藝術,他的教學是不易成功的!比~圣陶先生更是提出“可否自始即不多講,而以提問與指點代替多講!薄蕴釂柡椭更c替代多講,這勢必對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藝術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縱觀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不得不感嘆: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教師對課堂提問的有效把握上。尤其是在職業(yè)高中,學生語文基礎普遍低下,在很多學校倡導“抬頭教學”的背景下,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激發(fā)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如何精巧設問,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學生精神上的負擔,而是一種身心上的歡樂和享受?又如何提問,使得他們愿意打開心扉,暢所欲言?——一句話,如何提高職高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這是目前我作為一名職高語文老師所考慮的較多的問題。
根據在職高語文教學經驗,本人對如何提高職高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行探討如下:
一、職高語文課堂提問要難易適中,恰到好處地把握好“度”的問題。
問題的難易適度對職校的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什么是“度”呢?有位教育家說的很經典:“要把知識的果實放在讓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位置。”——也即問題的提出不能讓學生覺得太深奧難懂,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學生無需動腦,立馬可得,而是必須讓學生經過大腦的積極思維后得到相應的解答。職高學生的認知水平總體來說普遍過低,因此“度”的把握更要與他們實際的認知能力相符合。
在總結李白的《將進酒》的藝術特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李白的作品和我們過去學的杜甫的作品在思想內容上有何區(qū)別?各有什么特色?”當我提出這兩個問題時,同學們目瞪口呆,一臉茫然不知所措的神色。點名讓幾名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回答,也是無言以對,最后只好由自己回答。課下想想原因在于提的問題太深奧了,這兩個問題,不僅作為職高學生不能解答,即便作為普高學生,我想也過于勉為其難了,這簡直可以作為大學生研究的課題。我想:超出職高學生接受能力的問題,還是盡量不提。
問題過難,固然不好,但相反,問題過小、過淺、過易,學生不假思索就能對答如流,不僅無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在表面上看似課堂氣氛熱烈,然而這會導致學生養(yǎng)成淺嘗輒止的不良習慣,對學生并無幫助。
二、學生感到有難度的問題,老師宜提供線索,步步引導,層層鋪墊,直至引導完成提問。
在職高從事語文教學,當提出一個問題時,遭遇冷遇是家常便飯,此時的我們要做的便是靜下心來,熱情鼓勵,慢慢引導、啟發(fā)思維,切不可慌神著急,亂點將。
講授杜甫的《蜀相》時,當講到“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時,我提了一個并不是很難的問題:“這兩句詩表達了杜甫當時怎樣的感情?”但是一連叫了好幾個學生也沒能答上來,課堂氣氛就顯得有些冷寂,最后還是我自報答案。當遭遇這種情景時,作為職高的老師,應該是更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我馬上轉換角度,啟發(fā)了一下學生:想想看,杜甫是哪一年、什么背景下來四川的?他為什么專程來游武侯祠?為何不寫祠內景物,而是著眼于祠外的萋萋芳草和嚦嚦數聲的黃鸝?——如此步步引導,逐步深入,打開了學生的思維之門,學生在我的引領之下明白:杜甫此行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游覽名勝古跡,而在于借景抒情,以武侯祠的荒涼之景,抒自己壯志難酬的寂寞、凄涼之情。
三、提問應有意識地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方式。
對職高生來講,靈活多樣的提問方法、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積極性,滿足他們對新鮮形式的好奇心,從而更好地進入老師上課的情境。
一般來講,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中齊答和舉手指定答占大多數,這樣回答者的范圍多易集中在較好層次的幾個學生中,中下層學生沒有回答的機會,長此以往,基礎本來就不好的中下層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容易遭致打擊。所以對職高生盡量多采取靈活多變的提問方法、方式,讓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
比如,為了有意識地培養(yǎng)職高生積極舉手發(fā)言、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