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哲學與人生》對中職生進行“三觀”教育
戴珍宏 2012/9/22
江蘇08年高考方案是“3+學業(yè)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這“綜合素質評價”又包含‘道德品質、審美與表現(xiàn)’等六個方面的評價。把“道德品質”作為高考的一個部分,體現(xiàn)了學校中的“德育教育”的位置。2006年3月4日胡錦濤在全國政協(xié)民盟、民進聯(lián)組會上提出了“八榮八恥”,要求廣大干部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榮辱觀是依據(jù)一定的思想道德標準在進行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活動中逐漸形成的關于榮辱觀念的總和,是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三觀”所決定的,不同的榮辱觀是對不同的“三觀”的反映,胡錦濤同志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論述,是對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鮮明表達,為公民道德建設樹立了新的標桿,青少年正處于“三觀”的形成時期,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三觀”取向,《哲學與人生》這一新課改教材主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我們的“道德品質”評價提供了切入點,也為學校的德育教育增添了素材。
為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預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中共中央、國務院早在2004年2月26日就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67億。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
實際上,這3.67億未成年人中又絕大部分是中小學生,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深化,一些領域的道德失范、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面臨一系列新課題。有些學生不思進取,崇尚金錢萬能,慨嘆“讀書無用”,為了一時之利,不惜鋌而走險,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在體制機制、思想觀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還有許多與時代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這些問題應當引起足夠重視,在日常教學中,我一直不失時機地運用《生活與哲學》中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關內容對學生進行“三觀”教育,并將其與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時事教育結合起來,持之以恒,努力構建“和諧校園”。 對《生活與哲學》中的“三觀”教材內容除了正常的教學要求外,在新課程改革中,采取“綜合探究”這一新題型加以理解,并把它運用到班主任和政教處的管理中,具體為:
一、教育管理者要了解和掌握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一般規(guī)律
要從中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重視基本道德、基本觀念、基礎文明行為的教育和養(yǎng)成。利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關知識,知道樹立什么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是正確的,由于高中學生各方面發(fā)展正逐步走向相對的穩(wěn)定與成熟時期,思維品質具有從“經驗型”、“情感型”向“理論型”、“理智型”過渡的特點,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顯著發(fā)展,加之生活的積累,對社會已進入探索階段。因此,可以對他們初步進行科學世界觀的基本理論教育,正確認識人的本質和人生價值,使他們逐步掌握科學的方法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當代青年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大體是與人的身心發(fā)展階段同步進行的,教育方面的學者在研究他們“三觀”的建立時認為一般要經歷四個階段,見下表:
主 要 特 征
準備階段 主要指少年時期,從游戲、學校、家庭獲得一些對人生膚淺的看法,這是當代學生“三觀”形成的幼稚時期。
探索階段 大體處于青年時期,第二性征開始出現(xiàn),對世界和周圍的認識具有價值判斷成分的問題,初步形成具有時間和個性特征的“三觀”。
確立階段 大體在青年后期,他們的“三觀”開始呈現(xiàn)一定的方向性,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觀點和人生的看法
深化階段 這是青年期以后的人生時期,他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斷深化和修改自己的“三觀”并逐步完善。
只有了解了他們“三觀”形成的一般規(guī)律,才能為下一步的教育做好準備。
二、摸清學生思想狀況,認真地對學生進行“三觀”的正面理論教育工作
隨著高中生生理、心理的日趨成熟,隨著他們知識、經驗的積累和成人意識、參與意識的日趨強烈,高中學生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的認識水平也在逐漸提高,據(jù)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對全省普高學生的一項調查證實:高二學生對世界觀認識比較全面、有一定見解的占42.78%,對世界觀有一定興趣的占44.97%,又如高二學生對人生觀有一定見解、較有系統(tǒng)看法的占51.53%,對人生觀有興趣的占37.99%.這些情況為對高二學生進行“三觀”教育打下了思想基礎。
針對以上調查的(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