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熟語”
資源天下 2012/11/29 21:12:32
(接上頁)類研究之先河,把諺語分為“俗諺”和“農(nóng)諺”上下兩編。四是《農(nóng)諺新解》一書的著者李鴻漸,此書在解釋上相當新鮮,以科學新知詮釋農(nóng)諺,讓人知其然有知其所以然,這在注解體例上也是一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一改舊農(nóng)諺語義含混不清之風。五是創(chuàng)作出版《北平俏皮話兒》的齊鐵恨先生。此書每個語條都附有注釋,注釋中保留了老北京的風土人情,也是民俗學的寶貴資料。繁榮期(新中國成立~現(xiàn)在):當今的熟語研究,成就所以如此之大,一是由于有了“現(xiàn)代化語言理論”的指導;二是由于這是一塊語言研究領域上的“荒地”。[2]P23
熟語的發(fā)展變化,究其原因,不外來自如下幾個方面:(1)社會文化基礎背景的變化;(2)社會語言實踐需要的變化;(3)人的思想認識的變化;(4)構語的語言材料的歷史變化,熟語之間的比附影響;(5)語言規(guī)范觀念的深化等。熟語發(fā)展演變的規(guī)律是它在相對穩(wěn)定性中的變和不平衡性。
不同的社會群體對熟語會有不同的評價,對熟語的使用,也有不同的態(tài)度。這種情況在跨文化交際中尤為突出,來自不同母語背景的人對熟語的看法是不同的,例如意大利人認為熟語是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xiàn),熟語是陳詞濫調(diào)。即使在來自以漢語為母語背景的人群中,熟語也存在著地域變體和社會變體,而且同一種熟語形式在不同的流行領域、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民族社群、不同的文化社群中往往有不同的使用群體。不同的熟語形式在不同的社會群體中所使用的頻率也是不同的。例如成語,在知識分子階層中比較流行,而在工人農(nóng)民階層就不太流行;與此相反,歇后語和俗語在工人農(nóng)民中很流行,知識分子則盡量避免使用,甚至對之抱有鄙視的態(tài)度。流行市語有時限性,它們在某些歷史階段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隨著大眾傳播媒介的進步和發(fā)展,電影電視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大。電視節(jié)目中有特色的語言形式經(jīng)常會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人們經(jīng)常引用的結果就是把它們慢慢地變成熟語。舉個例子:電視廣告中的語言,不管你是否情愿,它們都會滲透到你的生活中去,現(xiàn)在中國大陸誰都知道“好迪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拉芳,創(chuàng)造中國秀發(fā)之美”之類的廣告語言。但是它們的生命力一般不會太長,一旦人們的耐性到了極限,這些廣告語言的生命力也就到頭了;很少一些特別精彩的句子可能會作為熟語的形式保留下來的。
希望通過此文,大家能對熟語有所了解。
【參考文獻】[1]漢語熟語論 王勤著 山東教育出版社
[2]漢語熟語與中國人文世界 崔希亮著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3]熟語溯源 馬金江編著 中國民航出版社
[4]漢語熟語通論(修訂版) 武占坤著 河北大學出版社
【注釋】[1]熟語溯源 馬金江編著 中國民航出版社
[2]漢語熟語通論(修訂版) 武占坤著 河北大學出版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