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李清照一生的愁情
賴陽川 2013/2/7 9:44:22
(接上頁)神異經》、《高力士外傳》、《柳毅傳》、《李赤傳》、《酉陽雜俎》等子部小說,《老子》、《莊子》、《景德傳燈錄》等道藏佛典,均十分熟悉。[3]P19
這樣就開闊了她的視野,從封建社會婦女所必讀的《內則》、《女戒》、《列女傳》等訓誡婦女的書中解放出來,看到了閨門之外的廣闊天地,提高了她對社會的認識,尤其是提高了她對那個束縛婦女的封建社會的認識。她大膽地突破了“才藻非女子事也”、“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tǒng)觀念,拿起筆來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抒寫自己內心的感情。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生活還是比較幸福穩(wěn)定的、充滿快樂的,此時的她幾乎與“愁”字無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的豐富,李清照已由天真無邪、活潑快樂的少女走向多愁善感。自然界的花開花落、燕去燕來、美好事物的流逝無不撥動詞人敏感的心弦,青春的情懷,人生的滋味,漸漸潛入心頭,使得李清照的心頭始終縈繞著淡淡的若有似無的淺淺閑愁。如下面這首《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2]P36
這首詞借對白寫出了閨中人惜春傷春復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整首詞中沒有了詞人的天真、憧憬,那種漫不經心的安閑也蕩然無存,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是一種綠肥紅瘦的衰敗和由此勾起的惜春之情。尤其是“應是綠肥紅瘦”一句,是詞人對風雨摧折后的春意闌珊、滿目狼藉景象的想象,表達了詞人的傷春之情,是詞人對人生和青春的聯(lián)想,貌似直抒胸臆,卻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抒發(fā)了自己深沉隱微、難以言表的幽怨。這首詞的實質是詞人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的感傷與無奈。全詞字面雖無一個“愁”字,而深沉的惜花傷春、容顏易老的憂愁卻滲透在整個藝術形象之中,流露出了詞人感傷時序推移、無奈挽留歲月的輕恨淺愁。
正如歌德所說“哪個男子不善鐘情,哪個女子不善懷春”。[4]P144少女時代的李清照也向往浪漫的愛情。如這首《浣溪沙》: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錦,黃昏疏雨濕秋千。[2]P46
整首詞通過對景象的描繪,反映出了詞人心中的落寞!敖芬堰^濕秋千”寫梅子已成熟落地,柳絮離枝飄飛,暗指詞人自己已到了求偶的年齡,卻仍待字閨中,這使春睡初醒的她更加感到一種難消的愁怨。這首詞把少女惜春的情懷、心里朦朦朧朧的憧憬和淡淡的憂傷,表現(xiàn)得細膩委婉、生動感人。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政治嗅覺十分敏銳,就對國家日趨衰敗表現(xiàn)了憂慮,并提出警告,這些思想充分體現(xiàn)在《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的兩首詩中。李清照借古喻今,對與唐明皇一樣荒淫奢侈的宋朝皇帝十分憂慮,抨擊了奸臣們的腐敗誤國,表現(xiàn)了她清醒的政治頭腦和敏銳的政治眼光。但由于她為女兒身,無法在朝廷中發(fā)揮自己的政治抱負,只能瀉憂憤于詩詞、訴愁苦于筆端。也正是由于李清照對春時、政治和感情的敏感,所以決定了她一生的愁苦。
二、為人妻子時期的離愁別緒
李清照18歲就與太學生趙明誠結為夫妻,兩人志同道合,意情相投,除了一般文人詩詞琴棋的雅興外,還更有相投的事業(yè)結合點——金石研究,在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會,這樣美滿幸福的婚姻是十分難得的。所以他們是一對彼此鐘情的佳兒佳婦,是一對攜手并肩的同志朋友——是世上少有的神仙眷侶。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李清照的《﹤金石錄﹥后序》中“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2]P308看出,婚后的李清照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美滿,真是令人艷羨。然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婚后兩年,趙明誠出仕,他們便經常面臨著或長或短的分離。再有抱負、再有政治敏銳頭腦的女人,一旦為人之妻,加上在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教化影響下,也會遁化到兒女情長的狹小天地之中。愛情生活越是甜蜜幸福,離別就越是令人痛苦憂愁的,詞人對此有著深切的生命體驗,于是在她的詞作中抒發(fā)了這種離愁別恨。如寫于詞人婚后不久的《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2]P57
這首抒情詞真摯而又深沉地抒發(fā)了詞人對初婚不久即離家遠行的丈夫的思念愁情。詞的上片通過描寫紅藕香殘、大雁南歸,渲染出濃濃的秋光秋意,同時熔鑄蘇武雁足傳書的典故,委婉曲折地刻畫了女詞人思念丈夫的愁苦心情。下片用落花、流水喻年華流逝和歲月遷移,表明恩愛夫妻更應朝夕相伴,時刻廝守。結句通過“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一“下”一“上”,展現(xiàn)“閑愁”由表情向內心的轉化,迅疾的情緒變化打破了故作平靜的心態(tài),把相思之苦表現(xiàn)得真實形象,表達出綿綿無盡(未完,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