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藝術之美
梁珊珊 2013/2/16 17:40:34
摘要:本文研究了關于藝術美的本質特征和任務幾個方面,從而使人們了解生活中什么是美與丑,從而提高人們鑒賞美的能力及藝術修養(yǎng),陶冶情操,使人們對美的看法進一步透徹的理解。
關鍵詞:美育 藝術美
引言
藝術美育自然沒相比對人格的陶冶與熏染更為濃烈,在談到審美教育的功能時大多數的美學家還是以經過人工創(chuàng)造的藝術為貴,作為一種教育方式,美育主要是通過藝術美的作用體現出來。如果沒有藝術美的照耀,人類的生活就將顯得暗淡無光,人的心靈就會變成一片荒涼的沙漠。當然,藝術美與自然美有著天然不可分割的聯系,在表現手法育美學風尚方面,人工藻飾須與自然天真相配合,這也是傳統(tǒng)美育的重要觀點。
為了更深入全面的把握藝術美,下面將從藝術美的本質入手,對藝術美作一考察。
藝術美的本質
藝術美是對藝術家客觀現實生活的功能的反映,時藝術家本質力量的對象化,藝術家對客觀現實生活的細致觀察,體驗和感受的基礎上,經過對現實生活豐富素材的加工,改造融入自己的審美理想,并借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從而創(chuàng)造出可供欣賞的藝術形象,概而言之,藝術美離不開生活,只有通過對生活的感受,才能創(chuàng)造出藝術美的典型形象,這一形象時表現育再現的統(tǒng)一,時客觀與主觀的統(tǒng)一。
一、藝術美來源于生活
按照馬克思主義反映論的觀點,藝術美不是憑空而生的,它來源于豐富色彩和十色的現實生活,是對象是生活的反映。古代畫家提出是師從造化,注重在大自然中獲得創(chuàng)作靈感。大自然生生不息,充滿靈氣的形象賦予了畫家無窮的創(chuàng)作源泉育靈感。唐代李嗣真《續(xù)畫品靈》中評論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顧生思侔造化,得妙悟于神會”,認為顧愷之的人物畫的是對生活的觀察與領悟。
首先現實生活是藝術家進行創(chuàng)作的基礎,很顯然,藝術想象是藝術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藝術家進行創(chuàng)作離不開大量的素材,這些素材只有從現實生活中才能得來,這一點古今中外上的藝術家結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都曾做過說明,如中古代美學思想家都已認識到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因而他們強調創(chuàng)作要以自然為師。唐代畫家張璪指出,繪畫要“外事造化,中的心愿”意思是說,你要繪畫,你就必須投射于客觀現實中,反復學習,反復觀察,然后通過形象思維的過程創(chuàng)造出有意境的畫,據畫史記載北宋畫馬大師李公麟:“每欲畫,必觀群馬,以盡其態(tài)”,對此蘇軾評論道:“李公麟胸中有千駟。徐悲鴻是中國現代畫馬大師,他也說:”畫馬必以馬為師,我愛動物,皆對動物用過極長的功。即以畫馬論速寫高不下千幅!碑嬹R離不開現實生活的馬,畫牛畫山水也是如此,畫家也只有去仔細觀察千姿百態(tài)的牛,去觀察自然山水的美麗壯觀,才能創(chuàng)作出舉世驚人的不朽杰作。清代畫家石濤說,他的創(chuàng)作是“搜盡奇峰打草稿!彼孅S山,對黃山體驗深切,曾比喻說“黃山是我?guī),我是黃山友。”所以他畫的《黃山圖》能曲盡黃山之奇觀,成為山水畫中的佳作。
其次藝術美離不開想象,而生活是想象的土壤,想象是藝術家進行創(chuàng)作的主要思維活動,缺乏豐富的想象力,藝術家就難以創(chuàng)作出引人入勝,千姿百態(tài)的藝術美。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藝術美,那么藝術家的豐富想象依賴育什么呢?依賴于他掌握的豐富大的感性材料,依賴于能給他提供這種豐富材料的生活土壤。中國畫家提倡欲畫先“靜觀念默想,凝神結思”,然后 “ 一揮而就”,但要做到這一點畫家首先要深入到生活的底層,盡享大量的觀察,手機豐富的生活表象,以作為想象的基礎。
再次,藝術美離不開激情和藝術家的技巧,而生活是激情的寶庫,藝術家的技巧也是伴隨著生活而出現的,在藝術美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藝術家的情感至關重要。它是藝術的生命,是藝術所能打動人的根本,藝術家和欣賞著為藝術美而悲樂,而苦笑,而愛憎,皆是情感的作用。而這種情感正是現實生活中被激發(fā)出來的。如果沒有現實生活的激發(fā),藝術家就不可能創(chuàng)作出感人肺腑的藝術想象。為樂更好地再現現實,為了更有效地溝通藝術創(chuàng)作與欣賞者的關系,使藝術在現實生活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藝術家就必須掌握熟練的技巧。如畫家要對色彩,線條的性能和組合規(guī)律有嫻熟的把握,雕塑家要有巧奪天工的操刀技巧等。
二、 藝術美的客觀性與主觀性
具體來說,藝術美的客觀性首先表現在藝術美的內容是客觀現實生活的反映,是以客觀外在事物為基礎的,而且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首先,藝術美是藝術家的主觀創(chuàng)造,是藝術家在生活的基礎上按照美的規(guī)律和審美理想對生活素材提煉,加工、改造、典型化的產物。他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它以生活為原型。例如國畫大師齊白石的墨蝦,玲瓏剔透,生動有致,似活蝦在水中遨游,戲嬉,其神態(tài)活潑可愛,甚為逼真。以至于是一個擔糞的農婦(未完,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