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中自主探究學習的嘗試
江蘇省宜興市實驗中學北校區(qū) 盛仕娟 2013/10/17 8:47:39
摘要:近年來初中數學實施了新課程改革,為更好地適應新課程的改革需要,擺脫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搞題海戰(zhàn)術等落后的課堂教學局面,我們迫切需要更新觀念,大膽改革,走素質化的道路,嘗試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具有表達交流、思維分析、動手實踐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參與活動,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掌握方法。探究,必須通過活動才能得以表現和發(fā)展。這樣,教師真正由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
關鍵詞:新課程;自動探究;小組合作
德國教育家斯普照格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誘導出來!苯陙沓踔袛祵W實施了新課程改革,為更好地適應新課程的改革需要,擺脫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搞題海戰(zhàn)術等落后的課堂教學局面,我們迫切需要更新觀念,大膽改革,走素質化的道路,嘗試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具有表達交流、思維分析、動手實踐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探究。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們沒有學習興趣的話,我們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設想都會化為灰燼,變成木乃伊!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動力源和助推器。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以及學生思維發(fā)展階段的特點,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的新奇、有趣、富有挑戰(zhàn)性的、充滿疑問的情境,點燃學生的“發(fā)現”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如在教《立體圖形的展開圖》這一課時,我設置了一個生活中的問題情境——小壁虎的難題:有一只無蓋的正方體紙盒,在底面頂點A處有一只小壁虎,在側面頂點B處有一只蚊子。請大家?guī)托”诨⒃O計一條線路,使得小壁虎盡快吃到蚊子。此時,學生各抒己見,提出不同的路線方案。經過討論得出一致結論——把正方體展開成平面圖形,然后連結A、B兩點所得的線段就是小壁虎行走的路線。那常見的一些立體圖形(如三棱柱、四棱錐、正方體、圓柱……)的展開圖又是什么呢?此時,學生們熱情高漲,躍躍欲試,迸發(fā)了強烈的探究欲望,在這樣的問題情景下,新的一課就開始了,學生們興趣盎然地開始了新課的探索。
二、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導學
人的本質是活動,列昂捷夫指出:“個性的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動而存在的,個性也和人的意識一樣,產生于活動!碧骄,必須通過活動才能得以表現和發(fā)展。學生的探究,只有在學習活動之中才能得以表現和發(fā)展。學習中的探究,是與學習者自主自由的活動分不開的,離開了主體的活動,探究就不復存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師生自主探究,使教學模式發(fā)生根本的變化,從原來的傳授知識變?yōu)榻M織學習的活動,其中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應作為探究教育模式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既要回答教師設計的問題,又要能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相互討論、合作回答。在如今的數學課中學生應是課堂的“主人”,應提倡學生的發(fā)問、討論乃至爭辯。例如:為了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師生間是共同努力,共同探究,共同提高。
當老師板演以下一組數列
讓學生尋找規(guī)律填空時,引導學生進行分小組進行探究、討論,在小組中各抒己見,課堂氣氛活躍,有些學生找到的規(guī)律就連教師當初都未能想到。也有些學生甚至由例1中第③小題就導出了等差數列的規(guī)律,經教師點撥下,很快綜合得出求等差數列第n項的公式:an=a1+(n-1)d。由例2中的填空規(guī)律導出1+2+3+…+n的求和公式s= 并能利用公式應用于解決其它問題。
又如在《由視圖到立體圖形》一課中,可采用讓學生相互討論“如何才能由視圖很快想象出立體圖形”,通過小組探究合作,有同學得出拼圖法,即把正視圖豎起來,左視圖在正視圖的左邊,俯視圖拼在正視圖和左視圖的上方。但又有同學提出:圓柱和圓錐用這種方法就不靈。學生通過探究又想出另一種方法——拉動法,即把俯視圖看作雙層的、有彈性的,對照左視圖和正視圖向上拉動俯視圖(或俯視圖正中的點),很快就可得出立體圖形。同時,大家發(fā)現:拼圖法只適用于多面體,而拉動法適用于所有立體圖形。這樣,教師真正由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課堂教學的進程真正由傳授知識變?yōu)閷W生自己探索、相互合作、獲取信息、研究信息、增長知識、形成才能的過程,學生在聽懂、學會的同時更加會學、樂學、善學,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實踐證明,活動是學生獲取感性認識、發(fā)現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組織實踐活動是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服務于生活,同時能夠為學生營造和諧、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發(fā)展。(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