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的教學探討
資源天下 2014/5/19 8:52:41
摘 要:《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是一門技術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給機械方面的理論和實習教學打下必要的基礎,使學生獲得機械技術人員必備的互換性和檢測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筆者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嘗試與研究,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主體作用 興趣 綜合素質
隨著我國制造業(yè)的發(fā)展,機械設備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這門課對技工學校而言已不是一門傳統(tǒng)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了,而是一門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同時又具有較強實踐性的綜合課程。我校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fā),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知識的能力等綜合素質為目的,進行教學改革,作了如下嘗試,并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教學內容改革,合理安排授課內容,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技工學校培養(yǎng)的是技術含量較高的生產一線專業(yè)技術人員,課程應圍繞生產的需要。在教學活動中,筆者會同其他專業(yè)教師,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為目標,編寫了任務驅動型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了一些改革,以《互換性應用及概念》作為第一章, 代替了傳統(tǒng)的第一章《緒論》;用機械行業(yè)中的典型例子—齒輪泵作為載體進行切入,將軸、箱體、軸承等零件直接擺在學生面前,從而提出機械設備的運行離不開零件間的公差與配合;先講解零件的磨損到零件的維護、更換,然后介紹互換性的原理,提出幾何量誤差對互換性的影響,把技術測量的基本知識及常用計量器具和幾何公差知識都設計成任務驅動的形式,對于一般難度的介紹性知識,通過具體的例題,穿插講授相關內容的定義、概念然后再提出一些延伸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前后相關或相似并可延伸的知識、綜合例題及補充實例等內容,這些內容可采用小組討論、正反辯論、模擬現(xiàn)場等多種形式教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開放型思維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些文字敘述性內容,教師可以只提出啟發(fā)性和引導性問題,讓學生在課余自學,寫出歸納小結。
二、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都是按部就班,每周幾節(jié)課,分一學期或兩學期將教學內容完成,這樣做雖然體現(xiàn)了循序漸進教學原則,但往往會出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現(xiàn)象,有時會出現(xiàn)一些班級理論教學在實踐教學之后的現(xiàn)象。為了解決此矛盾,我校采用理論與實驗結合、實驗與理論互動的項目教學模式,使理論課與實踐課有機統(tǒng)一,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實踐中理解理論,在理論指導下進行科學實踐,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學生學習興趣的建立,關鍵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如何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呢?技工學校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很成熟,他們對枯燥的說教理論不感興趣,但是對可操作的具體事物探究興趣較強。采用“做、學、教三合一”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從理論到實驗再到理論的認知方式,使學生主動學習成為現(xiàn)實。
對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可以先只講結論,著重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車床的尾座,學生們都知道,搖動手輪可使尾座在床身導軌上實現(xiàn)縱向移動,那么,手輪與螺桿軸應選用什么樣的配合,配合過松過緊對尾座的移動有什么影響。對于這類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方法。課前將學生分成3組,并向每組提出討論題。第一組找出5種間隙配合的實例,分析基本偏差及間隙量大小對性能的影響,并確定公差等級。第二組找出5種過渡配合的實例,分析基本偏差及間隙量大小對性能的影響,并確定公差等級。第三組找出5種過盈配合的實例,分析基本偏差及間隙量大小對性能的影響,并確定公差等級。學生圍繞所提出的討論題利用實驗課可以進行觀察并結合教材,查閱圖書,還可以借助學校素材庫的相關內容,進行討論分析,尋求答案。上課時組與組之間互相討論、交流、質疑。這樣不但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機械制圖》、《機械原理》等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課程實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測繪實踐,從而加深對理論課程的理解,并且初步形成一定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其指導作用,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充分發(fā)其主體作用。與傳統(tǒng)的安排相比較,由于測繪是安排在與知識技能的關系比較密切的課程之后進行,有利于學生主動地、綜合地運用這些知識技能去解決實際測繪中的問題,使測繪教學具有了更強的工程實踐的氛圍,可激發(fā)學生熱愛專業(yè)、熱愛學習的動機。雖然在操作中內容是既定的,而且操作也有一定的步驟、順序與方法。但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發(fā)散性問題,同時學生自己操作,這樣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例如,在進行裝配零件的測繪時,我們將學生(未完,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