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邗江中等專業(yè)學校 馮德海 2017/4/6 9:12:00
【摘要】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并發(fā)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行探究。筆者認為語文教學關鍵在于激發(fā)興趣,放手引導,放開學生的手腳自由創(chuàng)新,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情景、興趣、生活、活動、換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專學生好奇心強,興趣味濃,要想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這主要靠老師的正確誘導和教法的改進。因此,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產生疲倦,沒有歡心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所以,我認為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造使學生輕松愉快的愉悅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比如我在教學講授孫犁的小說《荷花淀》時,借助于多媒體資源動態(tài)播放有關荷花的微視頻,并配以優(yōu)美古典的音樂,營造如詩如畫的詩般意境,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fā)出來了。
二、走出課本,走進生活
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只在課堂是不夠的,必須走出課堂,進入到生活中去。教師要適當引導他們從生活中學語文,要讓他們知道語文和生活是密切相關的。
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提出幾個問題:地球的面積尤其是陸地面積是多少?地球的資源現(xiàn)狀如何?這些學生都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并進行討論說出自己的觀點。然后我有拿出一幅漫畫,上面畫著一條河,河邊正有一個人拿著毛筆蘸著河水寫毛筆字呢。學生立刻就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了解語文的作用,我讓學生課下做一個小調查,并寫出調查報告,調查自己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找出污染的原因和造成的結果,最后針對問題提出建議。待學生寫出調查報告后,趁熱打鐵,我又指導學生把自己的建議或圖或文,做成廣告的形式向人們進行宣傳。做完這一切后,再讓學生課下觀察這一做法有沒有效果。出乎意料,不久就有學生向我匯報:“老師,我調查的地方亂扔垃圾的少了!薄拔覀冋{查的地方,折樹枝的少了!边@時的學生興致高漲,為自己的做法能受到人們的重視而感到興奮不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至于從中學到多少知識,是怎么學到的,那就是學生自己的事了。這比起在課堂上口干舌燥、旁征博引的大講道理要強多了。
三、換位思考、提升能力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者要在更大程度上調動受教育者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要求受教育者不能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的學習,達到師生互動。為了做到以上這些,每周拿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來講課,主要針對簡單的閱讀課文。首先要求學生自主備課,寫出教案,這樣為了把課講好,學生會不惜余力去吃透課文。此舉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還使學生體會到了教師的辛苦,更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思維能力等。學生通過自己講課,做到了對整篇課文的結構、寫作特點、思想內容,都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并且聽課的學生也會不自覺地站在講課人的立場去評價講得好與壞,這樣學生學習就變得主動了。
四、開展活動、拓寬空間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說過:"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可以壓縮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廣廈,你給他多大的空間,他就有多大的發(fā)展"。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讓他們去創(chuàng)新,讓學生去做感興趣的事,從興趣中發(fā)展興趣。不要老讓學生順著教師的思維去考慮問題、解決問題。開展活動的目的是語文課活起來,不要局限于上、下課的形式,形式多變一些,寓教于樂,讓學生學會在玩中獲得知識,這也是培養(yǎng)學習語文興趣的最終目的。
在教學《雷雨》時,我以表演的形式來學習的。在略講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個人體驗去文中人物復雜而又微妙的心理,全面詮釋人物獨特的個性特征,為了這次表演會,很多學生課下不惜犧牲玩的時間搜集資料,課后反復背人物臺詞,反復模擬,力求還原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結果表明此次活動開展的非常成功,學生通過參與表演,真實的走進了人物內心世界,體會到了人物細膩復雜的情感,從而與作者產生了“共鳴”,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師生受益匪淺。
實踐證明,以上實施,對于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有很大作用。不難看出,興趣其實起到了透鏡的作用,把人的精力與能力如光線一樣集中到一個焦點上,從而引起燃燒。智慧的光芒也只有在興趣的基礎上,才能產生成才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