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記憶歸納
(作者未知) 2009/5/5
(接上頁)
沙苑子:甘 溫 肝、腎 補腎固精、養(yǎng)肝明目。
杜仲:甘 溫 肝、腎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續(xù)斷:苦、甘、辛 微溫 肝、腎 補肝腎、強筋骨、止血安胎、療傷續(xù)折。
韭菜子:辛、甘 溫 腎、肝 溫補肝腎、壯陽固精。
陽起石:咸 溫 腎 溫腎壯陽。
核桃仁:甘 溫 腎、肺、大腸 補腎益肺、納氣定喘、潤腸通便。
葫蘆巴:苦 溫 肝、腎 溫腎助陽、祛寒止痛。
3、補血藥
當歸:甘、辛 溫 肝、心、脾 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腸。
熟地黃:甘 微溫 肝、腎 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白芍:苦、酸、甘 微寒 肝、脾 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平肝止痛、斂陰止汗。
何首烏:甘、澀 微溫 肝、腎 補益精血、固腎烏須 。生首烏甘、苦、平,歸心、肝、大腸
阿膠:甘 平 肺、肝、腎 補血、止血、滋陰潤燥。
龍眼肉:甘 溫 心、脾 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
4、補陰藥
北沙參:甘、微苦 微寒 肺、胃 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參:甘 微寒 肺、胃 養(yǎng)陰清肺、祛痰益氣。
麥冬:甘、微苦 微寒 心、肺、胃 養(yǎng)陰潤肺、清心除煩。
天冬:甘、苦 寒 肺、腎 養(yǎng)陰潤燥、清火、生津。
百合:甘 微寒 肺、心 養(yǎng)陰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石斛:甘 微寒 胃、腎 養(yǎng)陰清熱、益胃生津。
玉竹:甘 微寒 肺、胃 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
黃精:甘 平 脾、肺、腎 滋腎潤肺、補脾益氣。
枸杞子:甘 平 肝、腎 補肝腎、明目、潤肺。
桑椹:甘 寒 肝、腎 滋陰補血、生津、潤腸。
銀耳:甘 平 肺、胃 滋陰潤肺、養(yǎng)陰生津。
墨旱蓮:甘、酸 寒 肝、腎 補肝腎陰、涼血止血。
女貞子:甘、苦 涼 肝、腎 補肝腎陰、烏須明目。
黑芝麻:甘 平 肝、腎、大腸 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
龜甲:甘、咸 寒 肝、腎、心 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固精止血、養(yǎng)血補心。
鱉甲:咸 寒 肝、腎 滋陰潛陽、軟堅散結(jié)。
十八、收澀藥
1、止汗藥
麻黃根:甘 平 肺 收斂止汗。
浮小麥:甘 涼 心 止汗、益氣、除熱。
糯稻根須:甘 平 心、肝、肺 止汗退熱、益胃生津。
五味子:酸、甘 溫 肺、腎、心 斂汗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
2、斂肺澀腸藥
烏梅:酸、澀 平 肝、脾、肺、大腸 斂肺止咳、澀腸止瀉、生津止渴、安蛔止痛。
五倍子:酸、澀 寒 肺、大腸、腎 斂肺降火、澀腸止瀉、固精止遺、斂汗止血。
罌粟殼:酸、澀 平 肺、大腸、腎 澀腸止瀉、斂肺止咳、止痛 有毒。
訶子:苦、酸、澀 平 肺、大腸 澀腸止瀉、斂肺止咳、利咽。
石榴皮:酸、澀 溫 大腸 澀腸止瀉、殺蟲。
肉豆蔻:辛 溫 脾、胃、大腸 澀腸止瀉、溫中行氣。
赤豆脂:甘、酸、澀 溫 大腸、胃 澀腸止瀉、收斂止汗、斂瘡生肌。
禹余糧:甘、澀 平 胃、大腸 澀腸止瀉、收斂止血、止帶。
3、固精縮尿止帶藥
山茱萸:酸 微溫 肝、腎 補益肝腎、收斂固澀 。
覆盆子 : 甘、酸 微溫 肝、腎 固精縮尿、益腎養(yǎng)肝。
桑螵蛸 : 甘、咸 平 肝、腎 固精縮尿、補腎助陽。
金櫻子 : 酸、澀 平 腎、膀胱、大腸 固精縮尿、澀腸止瀉。
蓮子 : 甘、澀 平 脾、腎、心 補脾止瀉、固澀止帶、益腎固精、養(yǎng)心安神。
芡實 : 甘、澀 平 脾、腎 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除濕止帶。
海螵蛸 : 咸、澀 微溫 肝、腎 固精止帶、收斂止血、制酸止痛、收濕斂瘡。
十九、涌吐藥
常山:苦、辛 寒 肺、心、肝 涌吐痰涎、截瘧 有毒 。
瓜蒂 涌吐藥 苦 寒 胃 涌吐痰濕、祛濕退黃 有毒 。
膽礬 涌吐藥 酸、澀、辛 寒 肝、膽 涌吐痰涎、解毒收濕、祛腐蝕瘡 有毒 。
藜蘆 涌吐藥 辛、苦 寒 肺、胃、肝 涌吐風痰、殺蟲療瘡 有毒 。
二十、殺蟲止癢藥
雄黃:辛 溫 心、肝、胃 解毒、殺蟲有毒
硫黃: 酸 溫 腎、大腸 外用解毒殺蟲止癢、內(nèi)服補火壯陽通便有毒
白礬: 酸、澀 寒 肺、脾、肝、大腸外用解毒殺蟲、內(nèi)服止血、止瀉、清熱化痰 (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