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愛情觀
(作者未知) 2009/5/24
(接上頁)系到個人品位、理想、道德、志趣等觀念!瓣P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詩經》中已經很清楚的寫了男女雙方所傾慕的對象標準了。楚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中,也直接抒發(fā)了對戀人的思念和苦苦追尋。
開始有愛情時,人的意識是模糊的。直到夏開始的封建社會,這不僅意味著社會的進步,同時意味著封建的枷鎖開始套住了人的頸項,春秋戰(zhàn)國以后媒約婚姻已經正式確立了,《詩經?齊風》“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彪S著制度的發(fā)展,禁忌也隨之變多。如果說之前還有些“上古遺風”的話,秦朝的中央集權,除了對君對臣的統(tǒng)治,還牽扯到對女子的控制,這種強制和壓迫的避開愛情,使得朦朧更加深一層。到了隋唐,特別是出現(xiàn)了“貞觀之制”“開元之制”以后,社會物質文化奢靡之風開始蔓延,最具典型的是帝王的“愛情”。唐玄宗多年貪求美色,造成了國家的悲哀,也造成了自己與楊玉環(huán)的個人愛情悲劇。
古代和現(xiàn)代的愛情觀念,最大的不同在于一個重視結果,一個重視過程。古代愛情悲劇,一般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作者抒發(fā)感情的同時也順勢批判了一下當時的社會統(tǒng)治階級,這也算是一種反抗吧;要么就是常見的喜劇,“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一婚終身。所以婚姻在當時應該算是愛情的一個載體,沒有婚姻的門面,再偉大的愛情也終歸被人唾罵,而為這個愛情所犧牲掉的除了名譽、未來的幸福之外,還有失去性命的可能。統(tǒng)治者聰明的制定了種種酷刑,來對付在沒有婚姻的護欄之下陷入愛情的女子們。
中國歷史悠悠千年之長,封建社會的壓抑沉重的枷鎖,網住人的軀體,卻不能遮住人的眼睛。統(tǒng)治階級為了深化自己的統(tǒng)治,愚弄壓制臣民,制定了條條戒律。愛情是一種在自由交流的條件下才能產生的產物,是精神和情欲相結合的產物。夏商之前的人們,是母系氏族社會,所有人都沒有父姓,惟有一個母親。沒有絕人性的制度,也沒有吃人的封建思想的侵害。乍看下,封建社會真的好似一顆毒瘤,而原始社會則跟現(xiàn)在一樣自由、優(yōu)裕、快樂……其實不然,原始社會社會生產力低下,對于很多天理生理的常識的缺乏,也一樣會有很多禁忌,等到人學會了用制度來要求自己和他人的時候,實則社會是進步了。原始社會沒有這么多禁忌,自從進入封建制就多起來了,那是因為社會結構復雜了。
跳轉到現(xiàn)代,人的自由意識增強了,卻也多了些灰色的影子。時間緊湊,現(xiàn)代人生活忙亂,無暇顧及太多的情調、浪漫,社會是個大的轉輪,人人都求發(fā)展,事事求效率。做任何事情都在時間的預定下,過著規(guī)矩但不規(guī)范的生活,包括愛情,F(xiàn)代的人懷疑愛情,就像懷疑周圍所有的一切一樣。人的物質條件和從前相比優(yōu)越多了,自由多了,但是自身卻變的脆弱了,變的好猜忌了。人群居是因為自身能力有限,脫離不了群體;現(xiàn)在單干了,我們該慶幸的是社會發(fā)展了。社會結構復雜以后,人的結構也復雜了,誰讓人是適應性的動物呢?
現(xiàn)在的人受到的外在誘惑和以前相比甚至多出幾十倍,時時刻刻都應接不暇,人們學會了自我保護,在無時無刻都在自我保護的狀態(tài)下,懷疑的心態(tài)是不可避免的了。
然而,愛情是不分時間和空間的,不是因為社會有了制度才分出不同的愛情,愛情本身就存在,制度只制約了人們的表達方式。純真的愛情自古就一直在被人們追尋,一種理想的境界一直被世人所向往。誠摯交流,坦誠相對,沒有欺瞞,沒有勢力,沒有階級,沒有占有,沒有分離,沒有悲傷……似乎是一種不可能達到的境界。從財產私有化開始,人就是不可能平等的。
愛情是一場戰(zhàn)爭,戰(zhàn)爭期間是激烈,戰(zhàn)爭結束后是平靜,能接受平靜單調才是愛情最終能長久的最好保障。不同的是戰(zhàn)爭帶來的是利益,而愛情不是。大多數(shù)人都會報著一個理想:愛情走向婚姻,婚姻是一種比愛情的羅曼蒂克更樸實、更現(xiàn)實的情感,是對愛情的承諾,雖然明明知道愛情沒必要承諾什么,但人的本性總是懼怕失去的。
戀愛中的人最容易“神志不清”,人是喜歡掩藏自己的缺陷的,而再驕傲的人在情人面前也會坦白自己的一切,放棄一切的偽裝,展現(xiàn)最本質的一面。如若不是,那他只是欺騙了自己,然后透過被欺騙的自己來對人真誠。
總之,來自靈魂的愛情是美麗的。任何時代、任何國度的人,對愛情的渴望是一致的。愛情來了,要以最誠摯純凈的心靈去接受,去體驗愛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