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物理課程改革的進展與我們的反思和應對
(作者未知) 2009/6/9
(接上頁)是教師最明顯直接,最富有時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師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當前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由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向創(chuàng)造性學習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傳統(tǒng)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轉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能再把單純的知識傳遞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充當"知識傳遞者"的角色,而應該把形成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方法以及靈活的知識遷移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擔當起一個"學習促進者"的角色.擔當"學習促進者"的教師對學生獲取知識過程的關心甚于對他們掌握知識結果的關心,對于學生掌握知識方法的關心甚于對他們掌握知識的量的關心.該種教學過程在一定意義上可以闡釋為"培養(yǎng)學習者"的過程.
二新課程要求教師也是學習者,而不是無所不能者
在教師的角色隱喻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也要有一桶水."有的人甚至認為,在現代社會里,教師只有一桶水是不夠的,應該是自來水,什么時候想要,不管要多少水,隨時都可以嘩嘩地流出來.從這個隱喻中就可以看出,在傳統(tǒng)的社會中,賦予教師以知識的至高權威的角色,這 樣對教師的知識和能力會有很高要求,似乎教師的儲備一不要多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給教師背負了太多的"應該",包攬了太多的"必須",逼迫教師去扮演"超人"的角色.可是這行得通嗎 當然不能!特別是在當今的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學生由于所處的年齡階段的特點,他們易接受新鮮事物,而且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機會接觸新鮮事物,學到教師所不知道的知識.所以,要允許教師自身的無力與無奈,承認自己某方面的無知,相對于學生來講,他們只是閱歷比較豐富,在專業(yè)知識上先走一步而已.為此,教師也要不斷地學習,甚至要主動地向學生學習,"不恥下問",這樣既能從學生那里學到他尚不了解的東西,也從學生那里深化原有但還不甚清晰的東西,在課堂教學中就常常有教師感受到與學生思想碰撞而產生靈感,得到了不少來自學生的啟發(fā).所以,通過師生之間的共同學習,教師才更有可能更簡潔迅速地獲取更多的知識.因此,教師不能是一桶水的擁有者,更不能是一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泉和自來水.而真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是學生,教師以此作為基點,自己的角色相應地也要發(fā)展變化,也就應該是一個引導學生發(fā)掘泉水的人,讓學生這眼泉水噴涌而出,永不停息.
三新課程中的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包辦者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處于"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地位,學生完全任教師擺布,受教師灌輸,教師處于居高臨下的地位,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不平等的,是失衡的.許多教師根本沒有把學生作為一個具有獨立個體的社會人平對待,經常有意無意地在侵犯學生的個休權利,特別是侵犯學生的人身方面的權利和自由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權利.時至今日,學生對學校的管理,教師的教學幾乎是沒有什么管理的權利和參與的渠道.教師在學校教育中為學生籌劃一切,包辦代替,學生根本沒有自主參與的機會和條件.有一位教育家說過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話,正是對這種教育狀況的逼真描述,他說:"在今天中國的教室里坐著的是學生,站著是先生,而在精神上,這種局面恰恰打了個顛倒——站著的先生占據著至尊地位,而坐著的學生軀體內,卻掩藏著一個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站著,甚至是跪著的靈魂."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系,教師無疑還是一個"領導者",但是是作為學習者團體的一個平等成員.教師作為"平等中的首席",他本身的作用并沒有被拋棄,而是得以重新構建,從外在于學生的情境轉向與情境共存.權威也轉入情境之中,教師是內在情境的領導者,而不是外在的專制者.
四新課程中的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而不是研究成果的消費者
教師有能力對自己的教育行動加以省思,研究,改進,教師有能力針對自己的實務情境加以批判改進,或是提出最貼切的改進建議.由教師來研究改進自己的專業(yè)事務以及事務情境乃是最直接,適切的方式.這人觀念特別強調的是,教師不只是別人研究成果的消費者,更應是研究者.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外因來看,社會的發(fā)展對教師職業(yè)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學的進步,原來的某些教育內容已經不適應社會發(fā)展,許多新的教育內容又在不斷地涌現,這就要求教師自覺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進行自身知識結構的新陳代謝,要求現代教師具有不斷更新自己教育技術的意識,不斷追求新知,并有意識地運用于教育教學活動,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觀念和濃厚的科研意識.因此,"教師即研究者"是時代(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