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煤層氣藏保存條件
(作者未知) 2009/6/18
(接上頁)附氣賦存的微孔隙)和地層水中存在較大的濃度梯度,煤巖中甲烷氣則不斷地被交替地層水帶走而難以保存在煤層中;(2)如果地層水處于阻滯狀態(tài),且滲透層自身具有良好的保存條件,煤層
氣則可能會在滲透層中聚集形成煤成氣藏;(3)如果煤層具較好的滲透性,且出露地表接受地層水補給,上下沒有良好的蓋層,煤層氣則會隨著地層水的運移而散失;(4)如果存在良好的頂?shù)装鍡l件,則會在向斜軸部或單斜底部形成超壓區(qū),有利于煤層氣的保存,在煤層滲透性較差,水動力較弱時,煤層氣則會由煤層低部位向高部位運移,如具有封閉能力,則可能在上傾方向聚集成藏。
通過試驗證明,地層水對煤層的沖洗會使煤巖吸附量下降,使飽和的煤層變成欠飽和煤層。被帶走的氣量與沖洗的水量成正比(圖2)。萍樂龍?zhí)督MC煤組含氣量低的一個原因就是受地層水沖洗造成的,而圣胡安盆地煤層氣主要富集在地層水阻滯區(qū),致使煤層氣保存良好。
4 構造運動對煤層氣保存的影響
地殼的升降運動可以改變地層的溫壓條件,打破煤層中原有的平衡條件,使吸附氣與游離氣相互轉化,從而影響煤層氣的保存:(1)如果地殼臺升并遭受剝蝕,則地層壓力和溫度都降低,煤中氣體的吸附能力降低,就會使未飽和氣藏(圖3a)向飽和氣藏過渡(圖3d),或使飽和氣藏達到過飽和而出現(xiàn)游離氣(圖3e)
。(2)相反,地殼下降接受沉積,由于壓力和溫度的提高使氣體的吸附能力提高,游離氣則向吸附氣轉化,有利于煤層氣的保存。
斷裂運動會使地層發(fā)生斷裂,斷裂對于常規(guī)天然氣藏無疑會成為油氣散失的通道,而對于煤層氣藏,因為煤層氣是以吸附狀態(tài)賦存于煤巖中的,斷裂作用就有所不同:(1)處于飽和區(qū)(圖3c),煤層中的游離氣就會通過斷層逸散,在地層水交替較弱條件下,即使斷層是開啟的,煤層氣也不一定就大量散失,并可最終
達到接近于飽和狀態(tài)(圖3b);(2)如果地層水交替強烈,吸附氣也會逸散,致使煤層成為欠飽和氣藏(圖3a);(3)如果斷裂作用使蓋層產生裂隙,則會降低封蓋能力而不利于煤層氣的保存。在斷裂不破壞蓋層封蓋性能條件下而使煤層產生裂隙,則會提高煤層氣藏的產能(Pashin等,1995),在滾動背斜、牽引背斜
、斷階附近或褶曲的軸部等都發(fā)現(xiàn)了此類高產能氣井(圖4)。由此在煤層氣藏選區(qū)時,應選擇斷裂作用不十分強烈的地區(qū),既有利于煤層產生裂隙而提高煤層的滲透率,又不致于破壞蓋層的封蓋能力。
巖漿活動及其它熱運動也會改變煤層氣的平衡條件,從而影響煤層氣的保存條件。
5 大城地區(qū)煤層氣保存條件綜合評價
煤層氣的保存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研究保存條件時,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在整個發(fā)展過程中不同的因素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起著不同的作用。
大城凸起為一古老的復式背斜構造,石炭二疊系含煤層厚150~200m,煤層總厚度1364~3355m,分布面積廣(馮國良等,1995)。其封、蓋能力分析如下:(1)煤層區(qū)域蓋層為下石盒子組砂泥巖互層段,累積厚度50~250m,泥巖厚50~100m,滲透率平均055×10-5μm2,突破
壓力達95MPa。主體部位煤系層段中,煤層多被泥巖包圍,泥巖厚1~3m,煤層之間的累積厚度一般為5~20m,滲透率平均016×10-3μm2,突破壓力達30MPa;(2)大參1井4煤組煤巖吸附量達164cm3/g(地層壓力104MPa),具有較高的吸附能力;(3)主體部位處于地層
水弱交替區(qū),至西北文安地區(qū)為地層水交替阻滯區(qū)(趙寶中,1993),形成良好的水壓封閉煤層氣藏;(4)由于地殼抬升遭受剝蝕、壓力下降使吸附能力降低后,煤層氣解吸后在背斜高部位大1、大6井區(qū)散失較多,主體部位有良好的封蓋條件而保存較好(圖5)。
經綜合評價認為:大城背斜主體部位泥巖沉積區(qū)與地熱異常區(qū)的結合處遠離地層,蓋層條件好,地層水交替弱,煤層氣保存良好,煤層可能處于吸附飽和狀態(tài),是煤層氣開發(fā)的有利區(qū)帶(圖6中Ⅰ、Ⅱ區(qū)),同時考慮到經濟原因,埋深小于1400m的Ⅰ區(qū)為本區(qū)的有利區(qū)帶;Ⅱ區(qū)埋深在2000m以內,煤層氣保存良好,只是埋深大,開發(fā)難度大;Ⅲ區(qū)埋深超過2000m難于開發(fā),或位于砂巖沉積區(qū)煤層氣保存差,不利于煤層氣的開發(fā)。
5 小結
(1)煤對氣體的吸附能力越高,吸附量越大,越有力于煤層氣的保存,易于形成高含氣量煤層氣藏;
(2)蓋層的作用主要是阻止游離氣的散失,即使是在構造運動過程中,亦可以使煤層處于過飽和狀態(tài)從而保存了游離態(tài)的煤層氣,同時阻止煤層氣受地層水交替作用的影響。
(3)處于弱地層水交替區(qū)或(未完,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