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的歷史吊詭
畢業(yè)論文網(wǎng) 2009/7/11
(接上頁)錦緞,頗有高貴之態(tài),暖玉之光,儼然是一個中國宋代官窯的瓷瓶;但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它就耐不住那份素雅與寂靜,它會颯颯作響,繼而搖晃自旋,最后如冬枝在寒風里斷開一樣,隨“叭叭”的聲響,整個瓶子頓然有了大面積的裂縫,好像只是個還未到窯火里走一遭的泥胎……
日本人對自己所屬集團的內(nèi)外分得很清楚,對本國人和外國人分得很清楚。前面已經(jīng)提到日語中將外國人寫為異人,日常稱呼中日本人和非日本人也有區(qū)別,前者稱為“仲間”,后者稱為“他家”。日本人在集團內(nèi)部、對熟悉的人通常講“和”,講克制,禮儀周全,替他人著想,表現(xiàn)得克制、謙和而彬彬有禮,而一旦超出了集團,或者在沒有熟人在場時,個人的行為通常不受約束而變得膽大和無責任。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日本軍人在中國和亞洲等地的暴行,到海外旅游的一些日本人的放蕩行為,以及影視里常?梢姷木谱砗笕毡救说姆N種失態(tài)行為,與平時集團內(nèi)的日本人的行為簡直判若兩人。
如果面對的是“異人”“他家”,所謂日本的開放性,常常變異為極端的封閉性。
在日本的眾多媒體里,世界上發(fā)生了什么天災人禍,諸如地震海嘯,飛機失事,火車出軌等事故發(fā)生,他們總是在第一時間就報道了,但他們最關心的是這場災難中有沒有日本人。如果死傷者當中有日本人,肯定不厭其煩,反反復復地報道日本死傷者的情況,同一起事故的非日本人好像不存在似的,甚至連一個鏡頭都沒有。如果這場災難里沒有日本人,那么,所有的日本人都松了一口大氣:好在沒有日本人啊。接下來扭頭而去,各人該干嘛干嘛。
最讓在日本的“異人”們郁悶的是有奧林匹克運動會、世界杯足球賽或排球錦標賽等國際體育盛事的時候,所有的電視臺除了開幕、閉幕式全程轉播外,比賽期間,只能看到有日本運動員出場的項目,電視上只有日本人拿獎的鏡頭。作為慢鏡頭一次次宣揚的,就是日本運動員踢進去的某個球。其他沒有日本運動員參加的比賽,當時不播,以后更不會播。如果“異人”實在想看,可自己掏錢看衛(wèi)星轉播電視。如果你只看公共電視,瞧著太陽旗一次次升起,你會以為奧林匹克的獎牌都被日本人包圓了。其實有時候恰恰相反,電視上看到的日本排球女隊不斷得分的鏡頭,以為日本贏了,中國輸了,但最后再看結果,哦,原來是中國贏了。
美國有二億九千多萬人口,其中僅亞裔移民便占3% ,約為1千萬。華裔移民占1% ,約3百萬。同為世界經(jīng)濟大國,日本有一億二千萬人口,但在日本的外裔國民只有120萬人,占日本人口的1%。日本基本上不接受外國移民,政府每年批準的移民許可人數(shù)僅為一萬五千人左右。在美國,僅因1989年中國的那場政治風波,一下就讓10萬中國人從天而降般地拿到了綠卡。
從下列日本法務省民事局公布的白皮書統(tǒng)計數(shù)字里,可以看出,雖然近些年來由于日本的出生率逐年減少,接受外國移民的觀念逐漸為國民所接受,日本要成為一個如美國那樣接受外國移民的社會,卻依然是一個遙遠的夢——年
歸化許可人數(shù)
難民許可人數(shù)
1996年
14495人
1人
1997年
15061人
1人
1998年
14779人
15人
1999年
16120人
13人
2000年
15812人
22人
2001年
15291人
24人
2002年
14339人
14人
2003年
17633人
10人
外國大米為進入日本,已經(jīng)有好幾番較量了。
上一次著名的是在上世紀80年代。日美兩國為開放日本的大米市場談得不可開交。在加州農(nóng)民的游說下,美國政府施加強大壓力,終于使日本打開了保護得本似鐵桶的大米市場。加州的農(nóng)民以為日本人愛吃大米,而日本大米價格貴得離譜,所以他們的大米進入日本市場肯定有賺頭。但日本大米市場真的開放以后,如臨大敵的日本農(nóng)民反倒松了一口氣——便宜的美國大米也好,中國人感覺的又香又糯的泰國大米也好,它們就是無法戰(zhàn)勝依戀于日本大米的一片片日本舌頭上的日本味蕾!
再一次就是1996年發(fā)生的所謂“平成米騷動”。這里的“米騷動”,其意并不是歷史上饑荒年里的搶糧事件。在物質(zhì)極大豐富的日本,這類搶糧事件早已絕跡。這一年,因氣候原因,日本稻米歉收,國內(nèi)市場大米一時緊缺,遂搶購風漸起。日本政府趕快從泰國等地大量進口外國米,并規(guī)定商店以“進口米七成,國產(chǎn)米三成”的比例混合出售。但日本人不喜歡吃外國大米,許多消費者對“混合米”不感興趣,仍設法購買“純國產(chǎn)米”,于是,在少數(shù)不遵守政府規(guī)定、高價出售“純國產(chǎn)米”(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