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精神
畢業(yè)論文網(wǎng) 2009/7/11
(接上頁)引自中華書局1983年版《四書章句集注》,第 297頁。
〔33〕引自孔穎達《尚書正義》卷十五,《十三經(jīng)注疏》(上冊),中華書局1980 年影印本, 第213頁。
〔34〕《尚書•大禹謨》,同上卷四,第 137頁。 烈按,以下引《尚書》各篇只是為了說明周初以后傳統(tǒng)文化中以"敬德"祈天命觀念的廣泛與深入,所以對于其中各篇今古文之別及時代之差異,未予細計。
〔35〕《尚書•仲虺之誥》,同上卷八,第 161頁。
〔36〕《尚書•湯誥》,同上卷八,第 162頁。
〔37〕《尚書•咸有一德》,同上卷八,第 165頁。
〔38〕《尚書•泰誓上》,同上卷十一,第 180頁。
〔39〕《尚書•泰誓下》,同上卷十一,第 182頁。
〔40〕《尚書•武成》,同上卷十一,第 184-185頁。
〔41〕《孟子•萬章上》,引自中華書局1983年版《四書章句集注》,第 308頁。
〔42〕《尚書•泰誓上》,同前卷十一,第 181頁。
〔43〕〔44〕同上卷四,第 139頁。
〔45〕引自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卷六"桓公六年傳", 《十三經(jīng)注疏》(下冊), 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本,第1750頁。
〔46〕《春秋左傳正義》卷十"莊公三十二年傳",同上第1783頁。
〔47〕《春秋左傳正義》卷九"莊公十四年傳",同上第1771頁。
〔48〕《春秋左傳正義》卷二十四"宣公十五年傳",同上第1888頁。
〔49〕《春秋左傳正義》卷十四"僖公十六年傳",同上第1808頁。
〔50〕《春秋左傳正義》卷五十二"昭公二十六年傳",同上第2115頁。
〔51〕引自孔穎達《禮記正義》卷五十四,同上第1642頁。
〔52〕《論語•先進》,引自中華書局1983年版《四書章句集注》,第 125頁。
〔53〕《論語•雍也》,同上第89頁。
〔54〕《荀子•禮論》,中華書局版《諸子集成》第二冊,第233頁。
〔55〕《論語•八佾》,引自中華書局1983年版《四書章句集注》,第62頁。
〔56〕《孟子•公孫丑上》,同上第 238頁。
〔57〕《孟子•告子上》,同上第 328頁。
〔58〕《孟子•離婁上》,同上第 284頁。
〔59〕《孟子•離婁上》,同上第 287頁。
〔60〕〔61〕《荀子•禮論》,中華書局版《諸子集成》第二冊,第 231頁。
〔62〕《荀子•榮辱》,同上第44頁。
〔63〕《荀子•天論》,同上第 211頁。
〔64〕引自孔穎達《禮記正義》卷六十三,同前第1694頁。
〔65〕引自孔穎達《禮記正義》卷三,同前第1252頁。
〔66〕引自孔穎達《禮記正義》卷十三,同上第1344頁。
〔67〕《荀子•議兵》,同前第 185頁。
〔68〕《荀子•強國》,同前第 203-204頁。
〔69〕《孟子•離婁下》,同前第 293頁。
〔70〕《論語•為政》,同上第56頁。
〔71〕《孟子•滕文公上》,同上第 259頁。
〔72〕《荀子•非相》,同前第50頁。
〔73〕引自孔穎達《禮記正義》卷一,同前第1231頁。
〔74〕引自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卷一,中華書局1989年版上冊,第11頁。
〔75〕《文清公薛先生文集》卷十二"戒子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薛瑄全集》上冊,第661頁。
〔76〕《語錄》下,中華書局1980年版《陸九淵集》,第 475頁。 (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