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思想世界
畢業(yè)論文網(wǎng) 2009/7/11
(接上頁)]
這簡直是借莊子來排老子了。考慮到其僧人的身份,以及佛道相爭的事實,這種解釋當(dāng)然是能夠理解的。但是后人如果信以為真,就把這看作是莊子的本義,恐怕就是掉進(jìn)了解釋者們挖下的陷阱。
如果拋開寓言,當(dāng)我們回到實際的歷史之中的時候,老子和莊子之間的思想聯(lián)系是再明顯不過的事實。盡管我們可以列舉出二者之間無數(shù)的區(qū)別,但是這些區(qū)別總是枝節(jié)的,而且遮擋不住背后本質(zhì)的相同。譬如司馬談對于道家的概括“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同樣都適合于老和莊,雖然在老子中主要體現(xiàn)為為君之道,到了莊子這里則基本上是處世之術(shù)。在具體討論莊子的時候,我們在很多地方總能感受到老子的存在。老子的道、他的無為、他的為道和為學(xué)、他的“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26]他的“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27]等等,在莊子中都留下了重重的痕跡!短煜缕贩Q老聃和關(guān)尹為博大真人,顯然是淵源有自的。
莊子的思想世界是豐富的,但顯然不是雜亂的。莊子不是老子、列子或者孔子,盡管他的世界中有他們。莊子就是莊子,他有道通為一的本領(lǐng)。他就象是《大宗師》中提到的大冶,以他的心靈為大爐,熔鑄著整個的世界、人生和歷史。這個大冶冶煉出的作品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這本書,就是永遠(yuǎn)的《莊子》內(nèi)七篇:《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和《應(yīng)帝王》。
參考文獻(xiàn):
[1]《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當(dāng)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wù)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
[2]司馬遷說莊子著書,“用剽剝?nèi)迥保彩且源硕覟橹饕獙κ种。見《史?amp;#8226;老莊申韓列傳》。
[3]《天下篇》固然非莊子自著,但總是反映著莊子學(xué)派的態(tài)度。其評論諸子,最先提及的就是儒家和墨家,可以與此對觀。
[4]可以成為對比的是古希臘的柏拉圖和蘇格拉底。在前者的著作中,后者經(jīng)常成為對話的主角。這無疑可以被看作是對蘇格拉底的尊重,因為他們的思想一脈相承。類似的情形是戰(zhàn)國時期的儒者經(jīng)常在其著述中提到大量的“子曰”或者“孔子曰”等,雖然不否認(rèn)其中或有真實的成分,但大部分應(yīng)該是依托。這種依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尊重。但這和莊子的情形顯然不同。
[5]《墨子•兼愛中》。
[6]《莊子•天下》。
[7]《孟子•盡心上》。
[8]《莊子•天下》。
[9]《莊子•徐無鬼》。
[10]邵堯夫曰:“莊周雄辯,數(shù)千年一人而已!币姟恫卦粕椒磕先A大義解懸》,收嚴(yán)靈峰編《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卷15。
[11]《孟子•滕文公下》。
[12]如與告子辯性與仁義(《告子上》),與許行之弟子陳相辯君臣并耕,以及因徐辟與墨者夷之辯愛有無差等(《滕文公上》)等。
[13]《荀子•非相》。
[14]《戰(zhàn)國策•韓策一》:“子疾為韓使楚,楚王問曰:客何方所循?曰:治列子御寇之言。曰:何貴?曰:貴正!
[15]《呂氏春秋•不二》。
[16]司馬談《論六家要旨》稱道家“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虛無為本故貴虛,因循為用故尚刑名。見《史記•太史公自序》。
[17]《老子》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
[18]《老子》三章:“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19]《呂氏春秋•不二》:“關(guān)尹貴清”。
[20]參見《馬王堆漢墓帛書》(壹),《經(jīng)法•道法》,文物出版社,1980年。
[21]《淮南子•要略》:“考驗乎老、嚴(yán)之術(shù)”,“嚴(yán)”即“莊”,因避諱改。此為文獻(xiàn)所見“老莊”并稱之始。
[22]《莊子•德充符》。
[23]《莊子•應(yīng)帝王》。
[24]參見郭慶藩《莊子集釋》第一冊,中華書局,1982年,128頁。
[25]《莊子內(nèi)篇憨山注》,臺灣建康書局有限公司,1956年。
[26]《老子》十一章。
[27]《老子》四十四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