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化觀念的演化
畢業(yè)論文網(wǎng) 2009/7/11
(接上頁)
(23)歐榘甲:《新廣東》,1902,轉(zhuǎn)引自張楠、王忍主編《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第一卷上冊,三聯(lián)書店,1960年,第295頁。
(24)章炳麟:《駁康有為書》,轉(zhuǎn)引自張楠、王忍之編《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第一卷下冊,三聯(lián)書店,1960年,第754頁。
(25)章炳麟:《中華民國解》,《民報》1907年,第15期。
(26)湯志均編:《章太炎政論選集》上,中華書局,1977年,第505頁。
(27)高鳳謙:《論偏重文字之害》,《東方雜志》,1908年第7期。
(28)令飛(魯迅):《摩羅詩力說》,《河南》,1908年第2、3期。
(29)令飛:《科學(xué)史教篇》,《河南》,1908年第5期。
(30)迅行:《文化偏至論》,《河南》,1908年第7期。
(31)王憲明編:《嚴(yán)復(fù)學(xué)術(shù)文化隨筆》,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第310頁。
(32)梁啟超:《什么是文化?》,《晨報副鐫》,1922年12月1日,轉(zhuǎn)引自《梁啟超學(xué)術(shù)文化隨筆》,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第266—274頁。
(33)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xué)》,《梁漱溟全集》第1卷,山東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39頁、352頁、380頁。
(34)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梁漱溟全集》第3卷,山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9—10頁;《中國文化問題略談》,《梁漱溟全集》第6卷,第433—441頁。
(35)胡適:《東西文化之比較》,《胡適文集》第3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8年,第437頁。
(36)陳獨秀:《新文化運動是什么?》,《新青年》第7卷第5號,1920年。
(37)陳獨秀:《文化運動與社會運動》,《新青年》第9卷第1號,1921年。
(38)楊東莼:《本國文化史大綱》,上海北新書局,1933年。
(39)陳獨秀:《新文化運動是什么?》,《新青年》第7卷第5號,1920年。
(40)傖父(杜亞泉):《靜的文明與動的文明》,《東方雜志》第13卷第10號。
(41)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言治》季刊,第3冊。
(42)陳獨秀:《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青年雜志》第1卷第4號。
(43)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xué)》,《梁漱溟全集》第1卷,山東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95頁;《中國文化要義》,《梁漱溟全集》第3卷,第9—316頁;《中國文化問題》,《梁漱溟全集》第6卷,第100—110頁。
(44)胡適:《充分世界化與全盤西化》,《胡適文集》第3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8年,第542—545頁。
(45)Charles Bernheimer: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Age of Multiculturalism,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4。2003年以蘇源熙(Haun Saussy)為首的一個專家小組為美國比較文學(xué)學(xué)會撰寫的第四個十年報告也涉及了這類問題,以這一報告為基礎(chǔ)的文集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將于2006年4月由同一出版社出版。
(46)Gayatri C. Spivak, Death of a Disciplin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3, pp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