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與中國文化心理
畢業(yè)論文網(wǎng) 2009/7/12
(接上頁)厚德載物!鼻ぶ邪环N“君子之道”,包含著一種深刻的人格心理學理論。其次,即使是一個單一的卦象,其中六爻的變化,也可象征人生的心理發(fā)展。比如,孔子曾經(jīng)以“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眮硇稳葑约阂簧男穆窔v程,從中也不難看出乾坤之六爻變化的痕跡。如“四十而不惑”與乾卦第3爻之“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被蚶へ缘3爻之“含章可貞”;蛘哒f,從乾坤之六爻的變化中,可以來分析真正君子之道或君子之心路歷程的演變與發(fā)展。再者,在《易經(jīng)》的六十四卦之中,更有著重闡述心理的卦象。比如,象坎卦、艮卦、比卦、家人卦等等。在此,我們以咸卦為例,來進行易象的心理分析,以及我們對《易經(jīng)》中心理象征性的理解。
咸卦由兌與艮組成,《易經(jīng)?咸?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斓馗卸f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則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贬屍湄韵,咸卦以艮兌相配,所表達的是山澤氣息相通,萬物皆互相感應之道理;但象中亦有情,艮為少男,兌為少女,男女相感之至情,已見于此。啟觀咸卦六爻,初陰四陽,二陰五陽,三陽六陰,皆陽感而陰應,陰感而陽應之象征。稱其為感,所表現(xiàn)的正是交互相感之義。
因而,我們知道,這咸卦是象征“感應”的,揭示了感應之道。我們曾經(jīng)將“感應”譯為的“touchingbyheartandresponsefromheart”,因為漢字的感與應,皆有“心”為主體。這可與西方心理學中的“刺激-反應”原理相互比較,兩者所揭示的是不同的心理層面,所反映的是不同的心理學理想。感應是超于單純的刺激反應的,其以心的象征性為主體,強調了這種心理過程的體驗與感受性,以及情感的作用。而刺激反應則不然,所側重的是對心理過程機制的描述。更為可貴的是,《易經(jīng)》中咸卦的心理學意義,并不完全在于一種“普通心理學”的描述,它是將意識的心理學與無意識的心理學結合了起來。咸卦上兌下艮,乾在坤中,包含了“天地所感”的境界。因而,在“咸卦”之意象中,包含著“無心之感”的本質內涵,揭示了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的途徑。這正如《易經(jīng)?系辭》中的介紹:“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朱熹評注說:“無思、無為,言其無心也。寂然者,感之體。感通者,寂之用。人心之妙,其動靜亦如此!保ㄖ祆洌ㄗⅲ芤祝虾#荷虾9偶霭嫔纾1996.145)無心之感,是《易經(jīng)》中天地之心的呈現(xiàn),是中國心學的精深境界。
咸卦感應之心理學的意義與象征性,卻也并非局限于咸卦本身。從咸卦九四爻以下,復有困三解上,噬嗑之初上,否五鼎四,豫二復初,損三益上等,其義皆統(tǒng)于咸四。因為咸卦之第四爻,正為“心”之象征。對此,《易經(jīng)?系辭》中有深刻的論述,將咸卦第四爻之意義發(fā)得淋漓盡致。如將其形容為“同歸殊涂”,“一致百慮”;“精義入神”,“窮神知化”;并且主張“君子易其心而后語”,戒“立心勿恒”。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希望能夠表現(xiàn)出《易經(jīng)》中所包含的心理學思想的線索。老子說:“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保ㄍ蹂觯献幼ⅲT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93.32)而《易經(jīng)》則正是“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我們更希望當代的心理學家們,能夠從《易經(jīng)》中獲得啟迪。對此,我們可以用“易經(jīng)與心理分析”,以及“愛諾思與易經(jīng)”,來介紹《易經(jīng)》對西方心理學的發(fā)展所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影響。4易經(jīng)與心
在當代西方心理學的初期,尤其是心理分析和分析心理學發(fā)展的初期,便早已與《易經(jīng)》結下了不解之緣。當衛(wèi)禮賢(理查德??維爾海姆)在勞乃宣的幫助下,把《周易》翻譯成德文的時候,已經(jīng)通過他們的翻譯,傳遞了其中古老的文化心理學的信息。這正如衛(wèi)禮賢的兒子海爾特??維爾海姆在該譯本的版第三版(1967)序言中所說,“易經(jīng)中所闡述的實際上是一種獨特的人類心理現(xiàn)象!保╓ilhelmR,Bayness.IChing.NewJerse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67,xvi-xvii)在這第三版的英譯《易經(jīng)》中,同樣帶有榮格為其德文本所撰寫的“前言”,更是增加了《易經(jīng)》對心理學的意義和。
榮格曾經(jīng)這樣說:“《易經(jīng)》中包含著中國文化的精神和心靈;幾千年中國偉大智者的共同傾注,歷久而彌新,仍然對理解它的人,展現(xiàn)著無窮的意義和無限的啟迪!保↗ungCG,WilhelmR.TheSecretoftheGoldenFlower.NewYork:CausewayBooks,1975.141,144)這是榮格對《易經(jīng)》的理解,以及其對于《易經(jīng)》之情感的表達。榮格說,“任何一個象我這樣,生而有幸能夠與維爾海姆,與《易經(jīng)》的預見性力量,做直接精神交流的人,都不能夠忽視這樣一個事實,在這里我們已(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