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中后期的思想學術特點
畢業(yè)論文網(wǎng) 2009/7/12
(接上頁)在戰(zhàn)爭年代的實用性。然而,這一系列措施帶來的后果也是十分嚴重的。宣帝繼位時,為頌揚武帝功業(yè),提議為武帝設廟樂,夏侯勝批評說:“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泰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认x大起,赤地數(shù)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亡德澤于民,不宜為立廟樂。”(《漢書》卷七十五《夏侯勝傳》)元帝即位后,貢禹上書,也把予頭直指武帝,指出武帝“辟地廣境數(shù)千里,自見功大威行,遂從耆欲,用度不足,乃行壹切之變,使犯法者贖罪,入谷者補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亂民貧,盜賊并起,亡命者眾?址湔D,則擇便巧史書習于計簿能欺上府者,以為右職;奸軌不勝,則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義而有財者顯于世,欺謾而善書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貴于官!保ā稘h書》卷七十二《貢禹傳》)武帝時候的漢朝似乎與漢儒所痛恨的秦朝有相同之處了。對武帝時期社會政治的批判必然也會反映在經學上。
眾所周知,武帝時期最得寵的乃是春秋公羊學派。但公羊學在宣元以后的特定條件下,有些理論顯然會受到非議。公羊學被武帝重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它針對當時諸侯王叛亂所鼓吹的大一統(tǒng)思想。因此它鼓吹大義滅親,過分強調君臣綱常,而使父子兄弟倫常受到損害。正是在公羊學盛行的年代,武帝治淮南王獄大事誅連,甚至最后武帝父子也兵戎相見。而宣帝作為受害者戾太子的孫子,對此有著異常深切的體會。而儒生們痛感武帝的刑名法治使得親情倫理受到損害,穩(wěn)定的家庭關系開始出現(xiàn)裂痕,社會風氣不再敦厚和睦,于是大力鼓吹禮治,通過禮教的建設來提倡、恢復一種等級秩序井然(這一等級秩序由于武帝年間推行賣官鬻爵等制度而遭到破壞)和睦溫馨的人際關系。公羊學強調刑名法治,使得宗法倫常、溫情脈脈的一面大為削弱,《谷梁》的受到重視,與這一時期開始重視禮制有很大的關系。元帝時期溫柔敦厚的《詩》學的盛行正是這一思想傾向的進一步。
成帝年間,劉歆上書為古文經爭立學官。但我們并不認為此時與今文經學相對抗的古文經學體系已經形成。確實,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在釋經觀點上有許多不同,但這些區(qū)別主要是在東漢以后形成的。西漢從體系到理論體系是否存在著一個與今文經學相對抗的古文經學,是頗有疑問的。首先,從文獻體系上來說,很多今文經本身已經吸收了古文經的,如《尚書》、《周易》;其次,劉歆爭立《左傳》等3經,原意只是補陋缺,廣道術,并非要用古文經代替今文經。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從西漢的材料來看,治古文經與治今文經在理論體系、學術上并無太大差別。所以,我們不能對劉歆爭立古文經在思想史上的地位作太高的估計?偟膩碚f,這依然是由于博士制度成為利祿之途而產生的權力之爭。元成以后的儒林學風確有相當?shù)牟煌,由此而形成派系,但我認為,這種派系的形成其界限并不在于所受經文的文獻體系有差異,也不在齊學和魯學這種地域差異,而在于學術特長有差異。概括說來,漢儒中的一派擅禮儀,以貢禹、王吉、韋玄成、匡衡、師丹、孔光等人為代表,漢儒中的另一派擅災異,以董仲舒、眭弘、夏侯始昌、夏侯勝、京房、劉向、翼奉、李尋、谷永等人為代表。這種擅長以他們所治的經典有一定的關系,通常說來,治《易》、《春秋》、《尚書》的儒生往往擅災異;治《詩》、《禮》的儒生往往擅禮儀。元帝以后《詩》學興起,禮儀派儒生占據(jù)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他們對揚雄思想的形成有著強烈的。
博士制度成為利祿之途產生的另一個后果就是讖緯之學的興起。盡管讖與緯有別,但無論是讖,還是緯,都是希風望幸之徒為謀取利祿而作。所謂緯書乃是在野的章句之學,其目的就是一朝能被統(tǒng)治者青睞而立為學官;讖乃是更直截的投合之舉,希望一發(fā)中的便能平步青云。所以,讖緯的共同的特點都是希世阿附。而漢朝最成功的干政之學乃是災異祥瑞之說,所以讖緯之學變本加厲地了今文經學中的神學化傾向,充斥著虛妄迷信之說。使得西漢晚期思想界籠罩在神秘主義與非理性的黑霧之中。
上借助于宗教神學的方式,人格上受利祿權力的引誘而卑瑣庸俗,學術上為擁有和保持話語權力,這使得治經的儒生偏離了先秦儒家的理性主義立場。受現(xiàn)實的巨大,他們無意也無法正確客觀地反映,當然也無法揭示客觀。他們的思維陷溺于一種模式而無法自拔,由此,導致西漢年間各種虛妄迷信之說大泛濫。從整個西漢年間來說,思想界的主導傾向是反理性主義的。
西漢中后期,學術界唯一的清新空氣是民間諸子學的存在。當治《老子》、《孟子》等諸子之學或者博覽雜收不為章句之學的學者已經無望于被立為學官之時,他們反而能不阿附時世,堅持學術的操守。揚雄正是這樣一個邊緣化的在野知識分子的代表,他在上的突出貢獻就在于他與當時那種神學化、庸俗化、固陋化的風氣無緣。他的學術表現(xiàn)出與西漢正統(tǒng)學術明顯的不同之處。概括地說,西漢儒生的兩大流派災異之學與禮儀之學,揚雄均有涉略,卻無(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