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的主體性”與東方文化思維的后全球化視野
畢業(yè)論文網 2009/7/12
(接上頁)趨勢,但理論思維、尤其是文化思維從來就不只是對于事實的勘定,或者說不能僅僅止于對于事實的認定,從“事實”的層面越起,以新的思維模型“中介”性、實質性地介入歷史,進而改變“事實”舊有模態(tài)才體現(xiàn)了理論思維和文化思維主體性的歷史性地本真在場和用武之處。實際上,程序性、差異性的認知思維,正是為了保證實質性、普遍性的價值思維的更堅決、有效地展開。而西方的文化主體性雖然以自己的“普遍性”占據(jù)了“全球化”的文化思維的話語一意義空間,但西方的文化思維自身卻也停留在這個僵化的“普遍性”當中不能自拔,從一種黑格爾式的思維看來,那些翻不出花樣的英美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實在讓人覺得淺薄可笑。它思維中的困境可能正在于缺少一個結構性的對手和否定者,因而缺少一種歷史的真實感和歷史化的動力。所以在東方文化思維當中,僅僅把自身表述為一個“普遍性”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不夠,東方文化思維還必須在文化政治的對立中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以實質性和普遍性的價值思維的主體性,來揚棄西方的“普遍性”與“全球性”:在“東方文化思維的后全球化視野”的表述中,“東方”與“后全球化”看起來似乎是矛盾的,但如果真正把“東方”看成一個價值實體,看成價值實體當中的實質性與普遍性的東方文化思維的主體性,那么作為認識思維的事實層面上的“全球化”,作為價值思維的起點當然就會被揚棄和超越。這時,是通過主體來界定客體、通過思維來界定對象、通過“東方”來界定“全球”、通過文化思維來界定地理空間,而不是相反;同時這個主體性的價值思維綜合了作為“外部”視角的認知思維的結果,因而也是一種建立在對于自身與外部世界都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富有包容性及回旋張力的基礎上。真正的東方文化思維也才由此得以現(xiàn)實地展開。在這個意義上,東方的文化思維不僅是需要、而且是必須在“后全球化”的視野中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