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全球化”的中國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思考
畢業(yè)論文網(wǎng) 2009/7/13
(接上頁)受得住人家的沖擊。
話也說回來,認識自己的不足并不等于“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只要努力,我們還是大有可為的。比如,作為1994年中國第一部引進的外國大片《亡命天涯》,成為中國國產(chǎn)電影“亡命天涯”的一個象征;但是,五年之后,“外語”大片票房的整體滑坡和“華語”電影借《臥虎藏龍》之勢的整體向好,昭示了國產(chǎn)電影在“休克”療法下的復活可能。
[①] 李慎之:《全球化與文化》,見李慎之、何家棟:《中國的道路》,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0年。
[②] 李慎之:《全球化與中國文化》,見李慎之、何家棟:《中國的道路》,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0年。
[③] 楊子:《王蒙訪談:全球化能把中國文化怎么樣?》,《南方周末》,2001年11月23日。
[④] 李慎之:《全球化與中國文化》,見李慎之、何家棟:《中國的道路》,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0年。
[⑤] 錢穆:《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77年,第331頁。
[⑥] 錢穆:《中國學術(shù)論衡》,長沙:岳麓書社,1986年,第108頁。
[⑦] 錢穆:《中國學術(shù)思想史論叢》(一),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76年,第192頁。
[⑧] 錢穆:《中國法》,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第78頁。
[⑨] 陳美延、陳流求編:《陳寅恪詩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10頁。
[⑩] 陳美延、陳流求編:《陳寅恪詩集》,第10、11頁。
[11] 陳美延、陳流求編:《陳寅恪詩集》,第11頁。
[12] 唐君毅、牟宗三等:《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意識宇宙的探索——唐君毅新儒學論著輯要》,張祥浩編,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第332頁。
[13] 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年,第205頁。
[14] 楊子:《王蒙訪談:全球化能把中國文化怎么樣?》,《南方周末》,2001年11月23日。
[15] 王國維:《靜安文集續(xù)編•奏定經(jīng)科大學文學科章程書后》,收入《王國維遺書》第三冊,上海書店,1983年。
[16] 王國維:《靜安文集續(xù)編•去毒篇》,同上。
[17] 彭華:《學術(shù)研究與西學援引的規(guī)范》,《報》(上海),1997年2月6日第三版。
[18] 吳學昭:《吳宓與陳寅恪》,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37頁。關(guān)于陳寅恪對文化的看法,可詳細參看拙作《陳寅恪的文化史觀》,《史學研究》(北京),1999年第4期。
[19] 陳寅恪:《馮友蘭中國史下冊審查報告》,《金明館叢稿二編》,第252頁。
[20] 彭華:《學術(shù)研究與西學援引的規(guī)范》,《社會科學報》(上海),1997年2月6日第二版。
[21] 萬千:《當資本來到你面前:法國政府應戰(zhàn)策略》,《南方周末》,2001年11月23日。
[22] 楊子:《王蒙訪談:全球化能把中國文化怎么樣?》,《南方周末》,2001年11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