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
畢業(yè)論文網 2009/7/14
改變,一直是西方人(其實不只是西方人,也有一些東方人--比如日本人)孜孜以求的理想。他們在物質生活層面尚遠遠落后于中國的中世紀,就高舉著十字架,以上帝寵兒的姿態(tài)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企圖從精神上拯救沉溺于物質享樂中的蕓蕓眾生。上最早來中國傳教的其實不是意義上的西方人,而是來自西域的佛教徒,中國最早的留學生也是帶著一腦門子的虔誠到印度求取真經的唐朝僧人。從那時起,統(tǒng)治中國士大夫思想的儒教倫理開始松動,在意識形態(tài)上逐漸形成了儒、道、釋三分的天下。
利瑪竇是16世紀來華的第一位有的傳教士,他花了好幾年時間致力于在中國的貧苦人民中間教徒,結果收效甚微。他最終明白,必須爭取中國朝廷上層人物和士大夫的支持,他的傳教事業(yè)才能取得成就。 他以數(shù)學、天文學、機械學、制圖學諸方面的造詣與中國學者交流,以影響他們。利瑪竇1610年去世,不久,一位出身于德國科隆貴族家庭的年輕人湯若望受其影響來到中國,他以淵博的知識,成功地與北京官場上的要人建立了緊密聯(lián)系,成為明末清初中國官方的天文、歷法權威。緊步湯若望后塵的是比利時牧師南懷仁,他于1659年來到西安布道,1660年,清順治帝召他到北京協(xié)助湯若望開展天文歷法。
從此,西方傳教士中的技術派絡繹不絕地進入中國,挾之利器,試圖影響中國士大夫的意識形態(tài)。但他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在這場交易中獲利的其實是中國人;當西方技術適應他們的需求時,他們便拿來利用,他們付款公平,但除此之外就不再給予別的東西;大凡他們不關心的,一概嗤之以鼻。”
技術派的失敗使后來的傳教士們不斷改變手法,19世紀后,他們把星象學換成了現(xiàn)代醫(yī)學,與博愛主義和商業(yè)貿易的拓展并駕齊驅。1834年10月26日,美國紐約長老會牧師伯駕在廣州登岸,在他的努力下,翌年11月,有40張病床的廣州眼科正式開業(yè),頭三個月就了900多病人。伯駕和在廣州的其他西方醫(yī)生決計使醫(yī)院制度化,在隨后的50年里,他和他的同事們在中國治療了約100萬病人。但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和飽受西方列強的欺侮,使伯駕救治過的中國患者們依然對十字架下的博愛和仁慈充滿了濃厚的成見和徹底的敵意。他們“雖然長期行醫(yī),認真攻讀漢語,試圖讓中國‘通過上帝的榮光’獲得自由,到頭來還是為自己的技術所限制,遭到他本意施愛的人民的綿無盡頭的怨恨。”
十六、十七世紀,先是葡萄牙、苛蘭商人開始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經商,苛蘭人一度占據了從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起,先是英國后是法、美、俄、日等西方列強打著商業(yè)貿易的旗幟,以堅船利炮開路,打開了中國沿海地區(qū)的通商口岸,在重要的沿海沿江城市建立了租借地,大批肩負技術、醫(yī)療、文化、、商業(yè)、、軍事任務的西方人涌入中國,開始了他們改變中國的又一輪大實驗。翻一翻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不難看出,西方人(包括掌握著共產國際的蘇聯(lián)人)和后來居上的日本人一直圖謀“從政治、、軍事、、文化、教育制度和生活方式甚至從人種和靈魂等各個方面徹底的‘改變中國’!”
在這一百年里,有五個國家在“改變中國”的過程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先是英國,它在兩次鴉片戰(zhàn)爭和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占領北京等一系列事件中起著主導作用。其次是法國,它參與了1860年的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的暴行,在用宗教和通商打開清朝大門的同時,也步緊隨英國這個老牌殖民帝國,開始向東南亞擴張,終因越南與清朝發(fā)生沖突,引發(fā)了1884年的中法戰(zhàn)爭。再便是俄國和以后的蘇聯(lián),老沙皇十分陰險,一面多次在中外沖突中充當和事佬,扮演調停角色,一面伺機侵占大片中國領土(為列強中掠奪中國領土最多者,且永久占有);列寧和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lián)對中國的政治影響更大,如果說老沙皇的目的僅僅是單純地為了攫取中國北部的領土,控制東北和外蒙,那么,新沙皇比老沙皇的胃口就更大,它不僅有領土方面的要求(暗中鼓動外蒙獨立,二戰(zhàn)后期出兵東北,重新占領旅順口和北滿鐵路),而且在政治上,蘇聯(lián)從1921年至1936年實際控制著中國共產黨,操縱著中國革命,1949年建國后,蘇聯(lián)又以經濟援助為誘餌,進一步企圖從意識形態(tài)到經濟制度上全面影響和控制中國,直到桀驁不馴的毛澤東果斷地和蘇聯(lián)人分手,蘇聯(lián)對中國的影響才逐漸式微,但蘇聯(lián)呆板的經濟制度一直影響中國達三十年之久,直到中國1979年開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才逐步從蘇聯(lián)設計的計劃經濟體制中解脫出來,但應該看到,蘇聯(lián)人留給中國的一黨制的政治體制和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現(xiàn)今依然原封不動地保持著。日本人真正對中國構成威脅、產生影響,是在1894年的中日戰(zhàn)爭和隨之簽訂的馬關條約之后,從此,中國在東北部失去了朝鮮,這是一個具有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而且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的藩國的國家;在東部失去了臺灣,喪失了對東海、南海戰(zhàn)略水道的控制權,使中國實際上變成了一個內陸國家,從那時起直到今天(未完,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