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性與近代以來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危機與重構
(作者未知) 2009/7/14
(接上頁)至傾向于“保教”對于“保國”的優(yōu)先性。
在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進一步明確了他的孔教主張,除了將《孔子改制考》繕錄進呈之外,還專門上了《請尊孔圣為國教立教部教會以孔子紀年而廢淫祀折》(光緒二十四年六月)說明寫作《孔子改制考》的目的是:“特發(fā)明孔子為改制教主,六經皆孔子所作,俾國人知教主,共尊信之;噬弦乙褂[觀,知大圣之改制,審通變之宜民,所以訓諭國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泵鞔_提出應將以孔子為代表的儒教定為“國教”。
中華民國建立之后,康有為認為完全模仿西方的政治模式和精神性資源將無法保證中國的安定,所以他撰寫了許多文章,強調儒家的價值觀對于社會秩序的重要意義,從而由一個“激進”分子轉而成為守舊的人。比如,1913年他撰寫《中國顛危誤在全法歐美而盡棄國粹說》一文說:“今自共和以來,民主之政既師法美,議院政黨,蓬勃并出,官制改于朝,律師編于地,西衣滿于道,西食滿于堂,鞠躬握手接于室。用人無方,長官得拔用其屬,各省自治,民選不待命于朝。新發(fā)之令,雨下于總統(tǒng),百政更新,重議于國會。平等盛行,屬官脅其將校。自由成風,子皆自立,婦易離異。凡歐美之政治風俗法律,殆無不力追極模,如影之隨形,如弟之從師矣。凡中國數千年所留之政教風俗法度典章,不論得失,不分是非,掃之棄之,芟之除之,惟恐其易種于新邑矣”[13]康有為認為,任何一種政治設計如果脫離一個國家的文化和社會現(xiàn)實的政治設計都足以導致社會的崩潰。因此,他繼續(xù)在實踐上試圖通過將孔教立為國教的方式來作為中國人的文化認同的依據。
但在制度化儒家解體之后,人們的知識來源已經多元化,而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口號的進化論思想已經成為一種新的信仰,新興的留學生和新體制下成長起來的人,儒學已經被符號化了,[14]而孔教會的努力增強了這種符號化的狀況。因為在啟蒙的價值觀下宗教被視為是理性的對立面,是為理性所不容的事物的集中體現(xiàn)。雖然他們并非是沒有看見儒學所擁有的內在的價值,但他們更認為,為了迎接那個想象中的新的中國,他們必須與儒家告別。而《新青年》在很大程度上適應了這種心理需要,因此,《新青年》可以稱得上是反孔的大本營。
以《新青年》為代表的知識階層,首先關注到了儒學和孔子與舊制度之間不可分割的關聯(lián)。所以,在國會討論孔教提案時,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對于將孔教立為國教的議案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他在《孔教與憲法》一文中說:“‘孔教’本失靈之偶像,過去之化石,應于民主國憲法,不生問題。只以袁皇帝干涉憲法之惡果,天壇草案,遂于第十九條,附以尊孔條文,敷衍民賊,致遺今日無謂之紛爭!
西洋所謂法治國者,其最大精神,乃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絕無尊卑貴賤之殊。雖君主國亦以此為立憲之正軌。民主共和,蓋無論矣。然而共和國民之教育,其應發(fā)揮人權平等之精神,毫無疑義。…
以憲法而有尊孔條文,則其余條文,無不可廢;蓋今之憲法無非采用歐洲,而歐洲法制之精神,無不以平等人權為基礎。吾見民國憲法草案百余條,其不與孔子之道相抵觸者,蓋幾希矣,其將何以并存之?”[15]
張勛復辟失敗后,陳獨秀認定尊孔和復辟是“相依為命”的,所以說:“孔教和共和乃絕對兩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廢其一,此義愚屢言之。張、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猶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16]
現(xiàn)實的政治事件使陳獨秀等人認為,如果不解決價值觀的問題,任何制度的變革只能是表面的變革,而激進的思想方法[17]則使他們選擇了非此即彼的拋棄性立場,他們一方面將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看作是絕對不同的兩種體系,而且逐漸以進化論的立場強調,東西的差別不是多元化的表現(xiàn),而是存在著“古今”、“新舊”的差別,即兩種文化是不同時代的文化。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文化是一種落后的文化,不適應現(xiàn)代文明發(fā)展和中國走向獨立富強的需要,是一種應該拋棄的文化。陳獨秀也承認孔教并非一無是處,但在非此即彼的選擇中,只能兩者居其一。陳獨秀《答佩劍青年》說:“記者非謂孔教一無所取,惟以其根本的倫理道德,適與歐化背道而馳,勢難并行不悖。吾人倘以新輸入之歐化為是,則不得不以新輸入之歐化為非。新舊之間,絕無調和兩存之余地,吾人只得任取其一。記者倘以孔教為是,當然非難歐化,而以頑固守舊者自居,決不忸怩作‘偽’欺人,里舊表新,自相矛盾也!盵18]因此,儒家文化和民主、科學的價值觀之間沒有妥協(xié)的余地,“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jié)、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德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盵19]
陳獨秀不愿意給儒家留下任何回旋的余地,針對當時許多人將孔子和后儒相區(qū)分,展開關于“真孔子”和“假孔子”的爭論,他認為這種分別是不可能的,是一個偽問題!氨梢庖詾榉(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