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性與近代以來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危機與重構(gòu)
(作者未知) 2009/7/14
(接上頁)r>
這種思路為后來的手中國共產(chǎn)黨影響的進步知識分子發(fā)展成為“新啟蒙運動”,新啟蒙運動的出現(xiàn),表面上看是對于當時出現(xiàn)的尊孔和復古觀念的回應,而提出五四啟蒙的任務沒有完成,要對中國人民進行新的啟蒙,“用民主的自由的思想來對抗獨斷的教條,用的文化來代替迷信的愚蒙。這就是民主主義和科學精神的要求。”[36]但是新啟蒙已經(jīng)不是陳獨秀非此即彼的立場,而是對文化傳統(tǒng)有了一些同情,“我們并不是要推翻全部中國舊文化傳統(tǒng)。我們對于舊文化的各種傳統(tǒng),都采取了批判的態(tài)度:好的我們要繼承下來,并給以發(fā)揚;不好的,我們就絕不顧惜!盵37]而作為參加過五四啟蒙運動的張申府則明確提出要矯正當時的偏激立場:“新啟蒙運動很可以說就是民族主義的科學民主的思想文化運動。對于自己傳統(tǒng)的東西是要揚棄的。所謂揚棄的意思,乃有的部分要拋棄,有的部分則要保存而發(fā)揚之,提高到一個更高的階段。五四時期的啟蒙運動有的地方不免太孩子氣了。因此為矯正‘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我曾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就是認為中國的真?zhèn)鹘y(tǒng)遺產(chǎn),在批判解析地重新估價,撥去蒙翳,剝?nèi)ピ抑,是值得接受承繼的。”[38]
與此同時,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漸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提出了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jié)合的方針,從而擺脫了長期的教條主義的影響,艾思奇說:“馬克思主義者所謂的精通馬克思主義不僅是指馬克思主義的,而同時是指要能在一定的具體環(huán)境之下實踐馬克思主義,在一定國家的特殊條件之下來進行創(chuàng)造馬克思主義的事業(yè)。這里就一定有‘化’的意思,也就有‘創(chuàng)造’的意思。所以,中國化決不是丟開馬克思主義的立場的意思,相反地,愈更要能夠中國化,就是指愈更能正確堅決地實踐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的意思,愈更能創(chuàng)造,就是指愈更能開展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意思!盵39]
在文化立場上,依據(jù)融合古今中外思想精華的辯證的方法,提出了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文化主張。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就是毛澤東發(fā)表于1940年的《新民主主義論》一文。
毛澤東的文化觀一方面也接受了時間性的文化邏輯,認為當時的文化主要是站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立場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jīng)濟在觀念形態(tài)上的反映。在中國,有帝國主義文化,這是反映帝國主義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統(tǒng)治或半統(tǒng)治中國的東西。這一部分文化,除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直接辦理的文化機關(guān)之外,還有一些無恥的中國人也在提倡。一切包含奴化思想的文化,都屬于這一類。在中國,又有半封建文化,這是反映半封建政治和半封建經(jīng)濟的東西,凡屬主張尊孔讀經(jīng)、提倡舊禮教舊思想、反對新文化新思想的人們,都是這類文化的代表。帝國主義文化和半封建文化是非常親熱的兩兄弟,它們結(jié)成文化上的反動同盟,反對中國的新文化。這類反動文化是替帝國主義和封建階級服務的,是應該被打倒的東西。不把這種東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來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們之間的斗爭是生死斗爭!盵40]
那么什么樣的新文化才能真正成為中國人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認同的依據(jù)呢?毛澤東提出了民族、科學和大眾的三個標準。
“這種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的。它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帶有我們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別的民族的社會主義文化和新民主主義文化相聯(lián)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發(fā)展的關(guān)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決不能和任何別的民族的帝國主義反動文化相聯(lián)合,因為我們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
“這種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科學的。它是反對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主張理論和實踐一致的!
“這種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大眾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應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nóng)勞苦民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
較之當時的自由主義和新儒家或官方儒家的保守立場,新民主主義文化觀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反對帝國主義成為和社會主義的理想,符合中國人現(xiàn)代性追求的基本訴求(?這里的現(xiàn)代性怎么理解?中國人理解的現(xiàn)代性是什么?),而對于民族性的強調(diào),既是當時戰(zhàn)爭狀態(tài)下民意的體現(xiàn),也是以文化來凝聚人心的重要方式,而對于科學的追求則延續(xù)了啟蒙的精神。而“大眾”則意味著隱晦的民主意識。[41]所以隨著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軍隊的潰敗,這一文化觀念成為主導性的觀念。此點(關(guān)于毛的文化觀或者更廣地說包括他的革命戰(zhàn)略在內(nèi)的“毛澤東思想”對中國人的啟蒙和凝聚作用,是近代以來思想文化主張中最具認同性的思想)要展開。
三:文化認同和當代中國的經(jīng)驗
對于當下的世界而言,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經(jīng)濟的全球化,而經(jīng)濟的全球化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弱勢民族的邊緣化的傾向。因而文化成為一種抗拒和反(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