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化軟實力的衰落及法國總統(tǒng)、學者的反思
畢業(yè)論文網(wǎng) 2009/7/17
[摘要]法國曾經(jīng)是17—19世紀的歐洲霸主和世界霸主之一。直至20世紀四五十年代,法國仍是世界文化藝術中心之一。然而自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法國的文化軟實力在逐漸地衰落。該文分析法國文化軟實力衰落的種種表現(xiàn),綜述法國現(xiàn)總統(tǒng)薩科齊和法國學者們對這一衰落現(xiàn)象的原因及對策的思考。
[關鍵詞]法國;文化軟實力;衰落;反思
“軟實力”(softPower)是美國學者約瑟夫•奈在20世紀8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概念。他指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包含硬實力(HardPower)和軟實力(softPower)。前者包括經(jīng)濟實力、軍事實力、科技實力和資源潛力,是可以用指標來衡量的有形“硬資源”;而后者包括導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同化力,即影響其他國家的意愿、政治導向和發(fā)展趨勢的能力。這種左右他人意愿的能力與文化、意識形態(tài)以及社會制度等無形力量緊密相連。這種軟力量使他人想你之所想,欲你之所欲,通過吸引、感召人而不是威脅、強迫人來達到目的。由于廣義上的文化包括文化藝術、思想觀念、意識形態(tài)、政治制度和社會模式等,因此可以把約瑟夫•奈提出的“軟實力”稱為“文化軟實力”。
從約瑟夫•奈的軟實力理論來看法國,人們不得不哀嘆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法國文化軟實力的衰落。法國曾經(jīng)是17~19世紀的歐洲霸主和世界霸主之一。研究法國歷史文化的法國學者普羅夏松曾這樣描述法國曾經(jīng)的輝煌,“在19世紀,大家可以不去倫敦,不去維也納、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羅馬,但無論是誰,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有什么國籍,他卻不能不去巴黎”,因為當時,“巴黎是世界的神經(jīng)中樞,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臘的思想靈魂一樣”。
然而,自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法國的文化軟實力在逐漸地衰落。2007年12月首期歐洲版的美國《時代》周刊以封面專題《法國文化已死》一文,報道了法國文化軟實力衰落的現(xiàn)狀。文章稱:這個曾經(jīng)誕生過無數(shù)大師級人物、使得舉世稱羨的國度,如今其文化影響力正日漸式微。文章引用法國評論家阿蘭•哥曼(AlainQuemin)的話稱:“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法國毫無疑問是世界藝術之都,那些渴望出人頭地的藝術青年全都慕名而來,而如今,他們紛紛涌向了紐約!蔽恼抡J為,“法國文化墻內開花、墻外不香的現(xiàn)狀早已是國際文化舞臺上心照不宣的共識”。
法國文化軟實力的衰落也表現(xiàn)在法語的衰落上。從17世紀末開始,法語就取代拉丁語成為國際上的外交語言。時至今日,法語仍然是國際通用語言,法語文本在重要的國際談判中必不可少。盡管如此,隨著美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全世界學英語的人越來越多,法語的使用率在不斷下降,就連在法國舉行的國際會議,使用英語的次數(shù)也比法語多。在目前全世界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中,法語僅排第13位。當今互聯(lián)網(wǎng)上流傳的信息80%是用英語寫的,在剩下的20%當中,法語只占大約5%。
不但別國觀察到了法國文化軟實力的衰落,法國人自己也同樣覺察到了。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認為強大的法國在逐漸走向衰落的法國的“衰落學家”們開始零零星星地出現(xiàn)。1997年,法國歷史學家、“衰落論”的“鼻祖”尼古拉•巴維萊茲(NicolasBaverez)出版了《可憐的30年》一書,稱1997年前的30年見證了“沒落歐洲內的病態(tài)法國”的出現(xiàn)過程。這本書在法國學術界引起了較大反響。2003年,尼古拉•巴維萊茲出版了《法國在跌倒》一書,進一步指出法國在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出現(xiàn)了嚴重的危機。這本書在法國讀者中引起了極大反響,長期占據(jù)法國暢銷書排行榜的“冠軍”位置。從此以后,“衰落論”在法國一發(fā)而不可收!斗▏牟恍摇贰陡鎰e離去的法國》《高盧的幻想》等持有相同論調的新書爭相問世,法國上下一片嘩然。2004年夏,《費加羅報》發(fā)起了一場題為“成為法國人意味著什么”的大討論,共有40多位政治家、經(jīng)濟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等加入討論。當時,哲學家尚達爾•德爾索(Chan—talDelsol)的一段經(jīng)典評論成為眾多媒體轉載的對象:“一個如此輝煌的民族怎么會變得如此平庸、如此沉悶、如此禁錮于自己的偏見……今天,作為法國人的意義就是悼念我們不再擁有的品質!倍鴧⒓佑懻摰恼Z言學家克羅德•海格戈(ClaudeHagege)則認為法語正在走向衰落,這與法國民族的衰落是分不開的。討論的發(fā)起者、《費加羅報》編輯部主任在總結中寫到:過去20年的歐盟計劃被看作是法國走向復興與繁榮的獨特道路,但這一承諾沒有兌現(xiàn),“2004年的法國是一個處在疑問中的民族”。
到了2005年7月,巴黎申辦2012(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