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鑒賞教育的延續(xù)和拓展
畢業(yè)論文網 2009/7/31
(接上頁)不是各項內容簡單的“大拼盤”,而是在以音樂為主體、以審美為核心理念的指導下,對相關內容進行精心選擇與有機結合,是將音樂藝術的創(chuàng)作一表演一鑒賞等三度創(chuàng)造過程,從而化作音樂學科最本質的教學內容:音樂鑒賞一歌唱、演奏一創(chuàng)作。在此基礎上,又延伸了與相關藝術的聯(lián)系,構建起了豐富多彩的學習園地。這種多樣化的選擇既滿足了學生不同興趣愛好的需求,又體現了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當然,在具體的教學時間安排方面,還不能平均分配課時,而應做到有主有從,實現重點突出的有機整合。例如,在本課程的學分管理上,音樂鑒賞的學時為36,學分為2,而其余五個模塊僅有18個學時,1個學分;音樂鑒賞為必修,其它五個模塊可選修一門。這些安排都充分說明了音樂鑒賞是本課程的基礎模塊,是高中音樂新課程的重點。
(三)音樂鑒賞教育的延續(xù)關鍵在于拓展和前進
從高中音樂學科建設的歷史發(fā)展軌跡中,可以清楚地發(fā)現音樂鑒賞教育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整個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中,是增進學生音樂文化素養(yǎng)的主要渠道。這種“萬變不離其宗”的發(fā)展模式是經過長期教育實踐驗證了的。但是,對音樂鑒賞教育的認可和延續(xù)并不是簡單地重復歷史經驗和成果,而是在認識和實踐環(huán)節(jié)上都有所拓展、有所前進。
首先,新課標將“音樂欣賞”更名為“音樂鑒賞”,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卻蘊涵著深刻的理念更新。盡管二者的存在方式都是通過聽覺感受音樂,音樂欣賞也是音樂鑒賞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后者卻包容了在欣賞基礎之上的鑒別、評價,是融入了更多理性思維的審美活動,將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和審美評價能力納入了教學目標中,它既體現了音樂審美心理活動的全過程,也突出了學生在審美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因此,“針對高中學生,更應該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并對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
其次,這種延續(xù)和拓展還體現在教學內容和教材曲目上。根據音樂藝術的多樣化,根據課時的相應增加等變化,高中音樂新課程的音樂鑒賞教育內容也更加豐富、充實。例如,西方音樂不同時期的簡要歷史介紹、中外通俗音樂發(fā)展簡況和作品評價、音樂美學的一般常識等內容,過去的音樂欣賞很少涉及,而在新課程中都有所增加。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此外,面對當今計算機技術在音樂方面的應用和普及,音樂鑒賞課還增加了幫助學生在電腦上應用相關軟件欣賞音樂的內容。所有這些,都充分驗證了今天的高中音樂確實是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新課程”。
在當代教育中,高中音樂新課程也是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育的延伸和發(fā)展。在小學和初中的音樂新課標里,“感受與鑒賞”是內容標準的重要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活動的基礎,從一至九年級,感受、鑒賞音樂的內容不僅是審美教育的核心,而且還與表現、創(chuàng)造等學習內容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高中以鑒賞為重點的音樂教育既是對初中畢業(yè)生音樂的愛好的進一步升華和強化,又是對音樂審美教育和整個文化素質教育的深化和提高,具有鮮明的承前啟后特征,其價值意義自不待言。
總之,高中音樂鑒賞教育是音樂新課程建設的重點與核心。我們必須在過去單一音樂欣賞教學的基礎上,盡快進入以音樂鑒賞為基礎的新課程實踐中,以確保教學緊跟時代,并為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