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證時限的理論思考與立法構想
(作者未知) 2009/7/31
(接上頁)訴訟法所要求的“確實和充分”的證據標準,因此,以“形式真實”或由“法律真實”作為民事訴訟證明標準模式之選擇并無不妥。然而,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長期堅持的追求客觀真實的證據制度是對上述理論的全面否定。它貫徹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實事求是的精神,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出發(fā),認為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真理總可以被發(fā)現(xiàn),所以審判人員對案件的認識可以達到完全的真實,即使判決形成也不意味著這種認識活動的終結,有了新證據的提出必須“有錯必糾”。在這種理念下,追求案件客觀真實成了一種無止境的認識活動,證據隨時提出主義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我們認為,這種觀念完全忽視了一個前提,即司法活動是受一定時間限制的活動,它不可能也不應該無限制地處于不確定的狀態(tài),“經過程序認定的事實關系和法律關系,都被貼上封條,成為無可動搖的真正的過去。”[6] 法官也不能隨意地宣布已經過的程序不算數而要從頭再來。在西方,一般把訴訟看成是一種競技(sport),那么在訴訟這場體育比賽(race)中,雙方當事人作為平等的參賽選手,法官作為公平執(zhí)法的裁判,一切都必須遵循比賽規(guī)則。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地點,雙方當事人以全部的精力參與競爭,并且共同接受裁判,事后即使再有實力再優(yōu)秀也不能改變這一結果。雖然,這種形式真實有可能與客觀真實存在誤差,甚至導致人們所說的“錯案”。但這種犧牲應該被認為是保證程序整體公正的必要代價。
(四)誠實信用原則。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不舉證而逾期提出了新證據,有時可能是當事人有正當理由不能提出新證據,但更可能是當事人出于惡意,故意不提出證據而把它當作“秘密武器”,期待出奇制勝。法律不能約束純粹的道德,但可以通過約束其意圖取得的法律上的利益而加以規(guī)制。誠實信用(Good Faith)原則引入民事程序法的目的就在于它可以有效規(guī)制訴訟主體地訴訟行為,制約其訴訟權利的濫用,使傳統(tǒng)的“敵對訴訟斗爭”觀念轉為符合當今時代精神的“平等主體之間的公平論戰(zhàn)”觀念。[7]在這種平等對抗的前提下雙方當事人應當本著真實與信用之準則,不能采取突然襲擊這種明顯的不正當競爭的方式,也不得在訴訟的進行中蓄意主張與先前的程序相矛盾的事實,法官可以依職權禁止當事人運用策略(惡意地)違背先前的立場(position)、出爾反爾!叭绻闺p方律師一味追求這種訴訟策略和技巧作為勝訴的決定性因素,那么,在實質上就是對訴訟公正的一種褻瀆”[8]。所以當事人在法定的期間不行使訴訟上的權能(提出證據證明自己的主張),基于保護另一方當事人對預期行為的信賴(一方當事人不提交證據,則對方當事人就不必為此作出防御準備),可以不再允許該當事人行使此項權能,即禁止逾期提出新證據。通過規(guī)定超過舉證時限規(guī)定而提出的證據失權這一法律后果,誠實信用原則“在此發(fā)揮了一種對當事人誠信,及時行使權利進行督促的作用!盵9]
二、舉證時限制度立法之比較
(一)舉證時限制度之歷史階段比較
法定順序主義階段是舉證時限制度的最早立法階段。德國普通法時代,為適應書面審理的需要,當事人必須嚴格依照訴訟階段提供相應證據,如果當事人在該舉證階段錯失了舉證的時機,該證據則產生失權效果,之后永遠不能復出當作證明該事實的證據使用。這種做法與書面審理主義相結合,其好處在于使訴訟程序穩(wěn)定,但由于過度使審理過程失去活力而變得僵化,而且因當事人舉證能力受限制而導致訴訟的拖延,所以被拋入了歷史的垃圾堆。
作為舉證實現(xiàn)制度的第二階段,隨時提出主義階段是對法定順序主義階段的一種糾正,它規(guī)定證據的提出不限于訴訟階段,當事人可以按照審理的進度調整辯論的焦點,隨時提供訴訟資料和證據,甚至可以在后階段提出前階段未曾提出的證據,導致程序的回溯。這種立法規(guī)定使得證據提出的自由活潑,但有可能引起舉證權利的濫用(如突然襲擊),存在諸多弊端。這似乎有對法定順序主義階段的矯枉過正的嫌疑。然而,這種做法在一些國家仍然存在。
第三階段是限制隨時提出主義階段,限制隨時提出主義又稱適時提出主義,這是當前大多數國家立法中的規(guī)定。它對舉證時間規(guī)定一定的界標(臨界點),即保證了訴訟進程的自由活潑,又保持了程序的安定性。[10]證據的限制隨時提出主義必然要求在民事訴訟中設立舉證時限制度,它不僅有利于訴訟效益的提高,而且有助于程序公正的實現(xiàn)。
(二)舉證時限制度之域外立法比較
1. 美國。美國是實行徹底當事人主義民事訴訟模式的國家。根據《美國聯(lián)邦民事訴訟規(guī)則》
第16條第3款第15項規(guī)定法院可以在審前會議(pretrial conference)的事項中確定允許提出證據的合理的時間限制。在法官作出的最終的審前命令(final pretrial order)中,主要就雙方當事人將在法庭審理時所需證據開列證據目(未完,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