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分析
(作者未知) 2009/9/23
摘要: 正確理解和運用重要性原則可以簡化會計核算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文章在論述重要性原則內涵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其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 并指出運用重要性原則需提高會計人員職業(yè)判斷能力、增強信息披露。
關鍵詞: 重要性原則 成本會計 運用 職業(yè)判斷
一、引言
重要性是會計、審計理論與實務中的一個基礎概念和基本原則, 在會計和審計中有著十分廣泛的運用, 它的運用強化了對關鍵性問題的核算、簡化了核算工作、提高了會計工作效率, 因此受到廣泛的重視。筆者著重分析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 以期達到對重要性原則的進一步認識。
二、重要性原則的內涵
(一) 重要
性的判定從會計角度看, 我國會計準則并沒有對重要性原則給出明確的定義, 只是要求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經濟業(yè)務或會計事項, 應區(qū)別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那些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 并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做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 必須按照規(guī)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 分別核算、單獨反映、力求準確、作重點說明, 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的披露。而對于次要的會計事項, 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致于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情況下, 可適當簡化處理、合并反映。在評價某項經濟業(yè)務的重要性時, 應當從質和量兩個方面綜合進行分析。從性質方面來說, 當某一事項有可能對決策產生一定影響時, 就屬于重要項目; 從數量方面來說, 當某一事項的數量達到一定規(guī)模時,就可能對決策產生影響, 因而也是重要的。
(二) 對重要性原則的進一步分析
1. 運用重要性原則是“成本效益原則” 的要求。從會計是企業(yè)適應生產發(fā)展和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要求這個角度來看, 會計核算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yè)的經濟效益。而會計核算又需要支付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果對所有會計事項的處理一律不分輕重主次和繁簡詳略, 采取完全相同的處理方法, 全面詳盡進行核算必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增加會計核算的成本, 抵消會計管理帶來的效益甚至讓企業(yè)得不償失。在會計核算中堅持重要性原則,能夠使會計核算在全面反映的基礎上突出重點, 加強對經濟活動和經營決策有重大影響和有重要意義的關鍵性問題的核算, 有助于簡化核算, 節(jié)約人力, 提高工作效率,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運用重要性原則, 有利于把握住問題的實質, 抓住關鍵點。從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來說, 雖然越詳盡的信息越有利于其做出正確的決策, 但是如果會計信息不分主次,有時反而會影響使用者對信息的正確理解, 影響決策。那些對經營決策有重要影響的經濟事項對其決策更為重要。
3. 運用重要性原則需合理運用會計職業(yè)判斷。2006年頒布的新準則更充分地體現了以原則為導向的制定基礎,需要大量運用職業(yè)判斷。在基本準則中對于重要性原則定義是模糊的, 如要求企業(yè)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yè)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項, 但對重要性的標準并沒有做出明確規(guī)定。因此在實際工作中, 如何把握重要性水平, 從而正確披露會計信息,只能通過會計人員根據相關性、實質重于形式等原則作出的主觀判斷加以確定。
三、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分析
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較為普遍,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賬戶設置
對于制造費用, 如果發(fā)生在基本生產車間, 必須先通過專門的賬戶“制造費用” 進行核算, 月末再根據一定的分配標準分配進入“生產成本” 賬戶, 而如果發(fā)生在輔助生產車間, 則可以不用通過“制造費用” 賬戶核算, 可以在發(fā)生時直接進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賬戶,原因是相對而言基本生產是重要的必須詳細反映, 輔助生產是次要的可以簡化反映。
在給生產成本賬戶設置成本項目時可根據重要性原則調整, 一般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設置專欄, 但若企業(yè)發(fā)生的廢品損失、停工損失很多, 可增設“廢品損失”、“停工損失” 成本項目; 若企業(yè)耗用的燃料和動力較多, 可增設“燃料和動力” 成本項目等。再如, 若企業(yè)生產的自動化程度較高, 使得直接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較低, 則可不單設“直接人工” 成本項目, 只設置“直接材料” 和“加工成本” 兩個成本項目。
(二)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
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計劃成本分配法和順序分配法均體現了重要性原則的運用。
1. 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輔助生產車間發(fā)生的費用, 直接分配給輔助生產以外的各受益單位, 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的產品和勞務,(未完,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