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課件設計淺談
葉盛 2010/3/1
(接上頁)件還有:Press,Release,RollOver,RollOut,ReleaseOutDragOut,DragOver,KeyPress,可以通過這些事件來實現不同情況下的功能鏈接。
(2)影片剪輯元件的載入
把內容比較獨立且連貫的部分(即每一章、每一節(jié))做成一個獨立的影片剪輯元件,在使用的時候可以單獨載入,其基本語句為:
OnClipEvent (movie Event)
{
Statements;
}
其中movie Event事件有:load,unload,enterFrame,mouseMove,mouseDown和mouseUp等。
(3)多項選擇題的制作
把整個試題部分做成一個影片剪輯元件,使用按鈕分配動作腳本和用load Variables動作載入試題元件。
(4)聲音和圖片的制作與處理
在flash課件中,聲音文件主要來自:網絡中提供的聲音素材和自己錄制的解釋的課堂聲音。課件中的文字和圖片主要是利用Fireworks和Photoshop軟件制作而成,增加了課件界面的美觀效果。
(5)修改完善課件
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逐漸完善課件的實用性。
六、Flash課件實例分析
前面都只是從理論方面來看,接下去用“圓的位置關系”這一實例來說明flash的制作過程及其方法。
1、課件設計理念
圓和圓的位置關系包括外離、外切、相交、內切、內含、同心。判斷兩圓的位置關系的方法是:計算出兩個圓的圓心距,然后與兩個圓的半徑之和或者半徑之差進行比較。如果我們用d表示兩個圓的圓心距,用r1和r2分別表示兩個圓的半徑。那么判斷的方法是:
兩圓外離:d﹥r1+r2
兩圓外切:d=r1+r2
兩圓相交:r1-r2﹤d﹤r1+r2(r1﹥r2)
兩圓內切:d=r1-r2(r1﹥r2)
兩圓內含:d﹤r1-r2(r1﹥r2)
兩圓同心:d=0
有了上面的判斷方法,利用Flash的動作腳本就可以很容易實現本課件的交互。具體思路如下:
將兩個圓制作成影片剪輯元件,首先利用Flash的start Drag()和stop Drag()函數實現對兩個圓的拖動操作。然后計算出兩圓的圓心坐標和圓心距,利用If語句實現兩圓的位置關系的判斷,并將相應的判斷結果顯示在動態(tài)文本中。最后,利用繪圖函數動態(tài)繪制兩圓的圓心連線。
2、課件制作方法
(1)創(chuàng)建一個影片文檔,背景設置為藍色,其他參數保持默認。將“圖層1”重新命名為“標題”,用“文本工具”在舞臺上方創(chuàng)建一個課件標題。
(2)創(chuàng)建影片剪輯元件
創(chuàng)建一個行為是“影片剪輯”的新元件,在其中的“名稱”文本框中輸入“大圓”。進入“大圓”元件的編輯場景。選擇“橢圓工具”,將邊框色設置為黑色,填充色設置為透明度為0的任意顏色。用“Shift+橢圓工具”在場景中繪制一個大一點的圓。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圓的內部一定要填充透明度為0的顏色,不能不填充顏色。因為如果不填充顏色,將來拖動圓時,只有當鼠標指向圓的邊框線時才出現手形,才可以進行拖曳操作,十分不方便。
圓繪制完成以后,要放在場景的中心位置,這可以用“對齊”面板實現。具體操作方法是:選中圓,打開“對齊面板”。在其中單擊“相對于舞臺”按鈕,使其處在選中狀態(tài)。然后分別單擊“分布”下的“垂直居中分布”按鈕和“水平居中分布”按鈕。
再用“橢圓工具”繪制一個3×3像素的圓(邊框色為無色,填充色為黑色)作為圓心,同樣利用“對齊”面板將這個圓的圓心對齊場景中心。按照上面的方法再創(chuàng)建一個名字為“小圓”的影片剪輯元件。
(3)布局場景
返回到“場景1”,新建三個圖層,并將這三個圖層分別重命名為“圓”、“動態(tài)文本”、“AS”。在“圓”圖層,將“庫”面板中的“大圓”和“小圓”影片剪輯元件分別拖放到舞臺上的合適位置。在“屬性”面板中分別將“大圓”和“小圓”影片剪輯實例命名為“c1”和“c2”。在“動態(tài)文本”圖層,用“文本工具”創(chuàng)建一個動態(tài)文本對象,并在“屬性”面板中定義這個動態(tài)文本的“變量”為“type”。
(4)編寫程序
選擇“AS”圖層的第1幀,在“動作”面板中編寫拖動兩個圓的程序代碼,在編寫程序代碼實現圓的位置關系判斷,繼續(xù)用代碼繪制兩個圓心的連線
選擇“AS”圖層的第2幀,插入一個空白關鍵幀,在“動作”面板中輸入以下程序代碼:
GotoAn(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