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G101的權(quán)威解釋——施工、監(jiān)理、造價必讀
(作者未知) 2010/5/8
03G101的權(quán)威解釋——施工、監(jiān)理、造價必讀
梁
●梁問題(1):03G101-1:平法梁縱筋伸入端柱支座長度的兩種計算方法:以第54-55頁為例,梁縱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彎錨部分,如果把它放在與柱縱筋同一個垂直層面上,會造成鋼筋過密,顯然是不合適的。正如圖上所畫的那樣,應(yīng)該從外到內(nèi)分成幾個垂直層面來布置。但是,在計算過程中,卻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算法,這兩種算法都符合圖集的規(guī)定;
第一種算法,是從端柱外側(cè)向內(nèi)側(cè)計算,先考慮柱縱筋的保護層,再按一定間距布置(計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縱筋、第二排上部縱筋,再計算梁的下部縱筋,最后,保證最內(nèi)層的下部縱筋的直錨長度不小于0.4laE;
第二種算法,是從端柱內(nèi)側(cè)向外側(cè)計算,先保證梁最內(nèi)層的下部縱筋的直錨長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這樣算下來,最外層的梁上部縱筋的直錨部分可能和柱縱筋隔開一段距離。
這兩種算法,第一種較為安全,第二種省些鋼筋。不知道圖集設(shè)計者同意采用哪一種算法?
■答梁問題(1):應(yīng)按第一種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較大,按54頁注6實行。
●梁問題(2):關(guān)于03G101圖集第54頁“梁端部節(jié)點”的問題,是否“只要滿足拐直角彎15d和直錨長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則鋼筋錨入支座的總長度不足laE也不要緊。”
■答梁問題(2):laE是直錨長度標準。當彎錨時,在彎折點處鋼筋的錨固機理發(fā)生本質(zhì)的變化,所以,不應(yīng)以laE作為衡量彎錨總長度的標準,否則屬于概念錯誤。應(yīng)當注意保證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滿足,應(yīng)將較大直徑的鋼筋以“等強或等面積”代換為直徑較小的鋼筋予以滿足,而不應(yīng)采用加長直鉤長度使總錨長達laE的錯誤方法。
● 梁問題(3):
對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圖集,在最早的《96G101圖集》的“原位標注”中有“第4條”:
“當梁某跨支座與跨中的上部縱筋相同,且其配筋值與集中標注的梁上部貫通筋相同時,則不需在該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復(fù)做原位標注;若與集中標注值不同時,可僅在上部跨中注寫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圖4.2.4a)。”然而在后面兩本圖集中,這一條不見了,但“圖4.2.4a”依然存在中間一跨的上部跨中進行原位標注的實例。
再以《03G101圖集》的“圖4.2.7”為例,在KL3、KL4、KL5的中間跨,也都采用了“上部跨中注寫”的方法,可見這種方法還是很適用的。
建議在《03G101圖集》中,肯定《96G101圖集》“原位標注”中的“第4條”。
■ 答梁問題(3): 應(yīng)該在03G101修版時還原該條規(guī)定。
● 梁問題(4): 《03G101-1圖集》第24頁“注: 2、當為梁側(cè)面受扭縱向鋼筋時,……其錨固長度為 la 或 laE ”。 現(xiàn)在的問題是:當抗扭鋼筋伸入端支座時,若支座寬度(柱寬度)太小,不滿足直錨時,是否進行彎錨? 如果進行彎錨,“彎折長度”如何取定?我想到兩種辦法:
(1)彎折長度=laE - 直錨部分長度 (這可能不合適)
(2)彎折長度 為“多少倍的 d ” (不會是 “ 15d ”吧?)
■ 答梁問題(4): 應(yīng)當勘誤。應(yīng)改為“當為梁側(cè)面受扭縱向鋼筋時,……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 ”。
● 梁問題(5):框架梁鋼筋錨固在邊支座0.45LAE+彎鉤15D,可否減少彎鉤長度增加直錨長度來替代?
■ 答梁問題(5):不允許這樣處理。詳細情況請看“陳教授答復(fù)(二)”中的“答梁問題(2)”。
● 梁問題(6):
● (1) 《03G101-1圖集》第19頁 《剪力墻梁表》LL2的“梁頂相對標高高差”為負數(shù)。如:第3層的LL2的“梁頂相對標高高差”為-1.200 , 即該梁的梁頂面標高比第3層樓面標高還要低1.2m ,也就是說,整個梁的物理位置都在“第3層”的下一層(即第2層上)。既然如此,干脆把該梁定義在“第2層”算了(此時梁頂標高為正數(shù)),何必把它定義在“第3層”呢?
(2) 類似的問題還出現(xiàn)在同一表格的LL3梁上,該梁的“梁頂相對標高高差”為 0 (表格中為“空白”),這意味著該梁頂標高與“第3層”的樓面標高一樣,即該梁整個在三層的樓面以下,應(yīng)該是屬于“第2層”的。
(3) 在“洞口標注”上也有“負標高”的問題。同一頁的“圖3.2.6a”上,LL3 的YD1洞口標高為 -0.700(3層),該洞 D=200
,也就是說整個圓洞都在“3層”的下一層(2層)上,既然如此,何必在“第3層”上進行(未完,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