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話西游》看網絡時代的符號消費
(作者未知) 2010/5/26
(接上頁)和能指,它們的分量各不相同。使用價值和所指擁有戰(zhàn)術上的價值,而交換價值和能指則擁有戰(zhàn)略上的價值。這一系統建構在功能的但卻是等級化的兩極性之上,從而在絕對的意義上強化了交換價值和能指。”[7]就《大話西游》文本來說,其符號價值也越來越超過其使用價值,成為主要的價值,于是不可避免地成為被消費的符號。正如博德里亞所說的,“流通、購買、銷售,對作了區(qū)分的財富及物品/符號的占有,這些構成了我們今天的語言、我們的編碼,整個社會都依靠它來溝通交流!盵8]因此,盡管人們對《大話西游》進行多方面闡釋,但是,《大話西游》的意義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對《大話西游》這一符號的占有,構成了網絡的語言、符碼。對于他們來說,網絡社會依靠它來溝通交流,這就足夠了。
馬克思關于生產和交換作為社會秩序的基本視角的觀點,被博德里亞改換為“客體再生產的方式”?腕w再生產的方式有三:1.模仿秩序。它從文藝復興到工業(yè)革命期間占據主宰地位。再生產出來的任何物品都被認為是對某種特殊原作的偽造或者模仿。2.生產秩序。它在工業(yè)時代處于主宰地位。作為再生產物品的特定形式,它以機器再生產作為媒介,因而使產品的地位發(fā)生轉型。產品不再是對原作的寫實或復制,它不過是龐大的產品系列中兩個或多個相似物品的對等物?腕w的生產變成其自身的再生產;客體與其符號等同,能指一所指之間的聯結是間接的,不再有所謂的原作和贗品之間的關系。它以攝影作為其典型代表。3.擬象秩序。它標志著依據二元符碼的再生產已經替代機械技術的再生產,計算機信息處理、媒體和自動控制系統,以及按照擬象符碼和模型而形成的社會組織,已經取代了生產的地位而成為社會的組織原則。[9]“擬象”(simulation,也譯為幻象、類象)一詞來自古希臘哲學,現指電腦將非現實環(huán)境再現成虛擬真實環(huán)境的能力。博德里亞借用此詞于文化理論,來描繪形象跟生活所指對象的變化關系,即能指和所指的關系。擬象意味著我們時代的社會秩序的革命性轉型,實在與表征、客體與符號、能指與所指、客觀實在與技術干預的結果之間的界限已經模糊不清;蛘哒f,只有能指是具體的,而所指則是任意的、武斷的。符號遠離意義,在一個無本源、無根基、無所指的循環(huán)系統中只和自身進行交換,文化文本成為能指的聚集,影像、視聽滿足的是感覺欲望的瞬時快感。
《大話西游》無疑可以看作博德里亞“擬象秩序”的典型案例,它以及它的無數衍生品在網絡空間和事實空間的傳播和消費,正是擬象不斷被生產和消費的過程。只是在這個虛擬的空間里,是真實的“現實”還是虛假的“復制品”已不再重要。相反,電子時代生產的虛擬形象比真實的現實還要“逼真”。“在技術復制時代,由于技術、生產工具的限制,總的說來,復制技術是掌握在少量生產者的手中的。大眾想獲得這些復制品就必須以商家為中介進行購買。而在數字化復制技術下,復制的權力則轉移到了消費者手里,只需具備一些最基本的電腦、網絡技能,大眾就能對自己所選擇的對象加以復制并據為已有!盵10]各種版本的《大話西游》影碟、圖書,網絡空間不斷被應用的經典臺詞、網絡小說、網絡游戲,雖然作為原本的衍生物,但卻獨立于原本而比真實的現實還要逼真。網民只需動動鼠標,更多的“仿真”的擬象符號便在網絡中不斷蔓延。真實與虛擬的界線消失了,能指與所指的區(qū)分已不具有任何意義,正如博德里亞的預言,現實正在變成符號的禁令,人們沉湎于“能指”的狂歡而放逐“所指”的深度。
三
在《大話西游》的開頭,至尊寶是斧頭幫的幫主,帶領著一幫弟兄過著渾渾噩噩的山賊生活。忽然有一天,兩個美貌的女人闖進了他們的平靜世界。在隨后的一系列事件中,至尊寶驚訝地發(fā)現自己竟然是五百年前的孫悟空轉世,被觀世音安排在這里等候唐僧,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至尊寶不愿相信這就是他的命運,但最后他死在強盜刀下,看清了紫霞留在自己心里的眼淚,終于大徹大悟,決心承擔起自己的使命。
其實早就有人發(fā)現這一模式與風靡世界的奧斯卡獲獎影片《黑客帝國》有著驚人的相似:至尊寶時常在夢中被一個聲音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發(fā)現鏡子里的自己,尼奧也常常迷失在現實和夢境中,不知道哪一個是真實的自己;白晶晶和菩提老祖的出現開始把至尊寶往他的真正身份上引,墨菲斯也不斷嘗試讓尼奧發(fā)現自己要承擔的使命,看清他所原有的身份都是虛幻的;至尊寶被月光寶盒帶回五百年前,并被唐僧等人告知其真正身份,而墨菲斯給尼奧服下紅色藥片,開始認識“the real world”;至尊寶拒絕承擔責任,不愿保護唐僧,而尼奧也不相信自己就是那個“the one”;最后的結局,至尊寶戴上緊箍咒,變成孫悟空保護唐僧上路,而尼奧最后也承擔起了自己的職責。
在《黑客帝國》中有一個細節(jié),主人公“救世主”尼奧手中拿著一本書,名叫《仿真和擬像》。這是博德里亞的符號消費理論的代表作(未完,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