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記》的和諧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
(作者未知) 2010/6/15
(接上頁)生命。所以天、人、物統(tǒng)一于 ‘氣’,自然、社會統(tǒng)一于 ‘氣’,‘氣 ’使宇宙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薄稑酚洝芬蕴斓貫樗季S之兩極,以樂禮相比、相對,避免了以管窺天的遮蔽和具體事物的制約,這種宏大的視野所追求的是天、地、人的和諧統(tǒng)一,也是一種超越狹隘的感性經(jīng)驗和個人心理的升華。在《樂記•樂象篇》中“從以簫管,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樂記•樂情篇》中“是故大人舉禮樂,則天地將為昭焉。天地欣合,陰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然后草木茂,區(qū)萌達,羽翼奮,角胳生,蜇蟲昭蘇。羽者嫗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殖,而卵生者不弛,則樂之道歸焉耳 !”;《樂記•師乙篇》中“夫歌者,直己而陳德出,動己而天地應焉,四時和焉,星辰理焉,萬物育焉。”顯然,這都是以天地宇宙自然為認識對象和審美對象,把宏觀的天地熔鑄于和諧運轉的圖式之中,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陰陽調和、剛柔相諧、動靜互補的中庸把握。
古人是很敬畏天地自然的,“人的心靈與整個自然 致”也就是說,在天人感應、天人互動的歷史進程中,“天”和“地”都被社會化、人化、文化和神化了,所以人們在長期的歷史承傳中,崇拜和敬畏天,就再自然不過了,“故圣人作樂以應天,制禮以配地”。遵循一定的自然規(guī)律來制定禮樂,用規(guī)律來指導人的活動。這種尊重事實,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科學思想在今天都是極其寶貴的。
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 ,“中國古代的先賢們擁有大智大慧,他們在敬畏和崇拜天地的同時,并沒有消極地屈從于天地,而是在‘明于天地’的基礎上,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建構天地之間的和諧關系,建構樂(人)與天地之間的和諧關系”。“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模仿天地 自然,是為了更好地認識自然,與天地之問建構和諧的關系,而且這種和諧關系是動態(tài)的,是雙方經(jīng)過相融相諧所達到的新境界。“地氣上齊,天氣下降,陰陽相摩,天地相蕩,鼓之以雷霆,奮之以風雨,動之以四時,暖之以日月,而百化興焉,如此,則樂者,天地之和也。”這也說明,樂為“天地之和”,并非純粹沒有矛盾、沒有斗爭,而是要經(jīng)過“地氣上齊”與“天氣下降”的相互滲透,要經(jīng)過“陰陽相摩”、“天地相蕩”的運動,要經(jīng)過“雷霆”和“風雨”的交融,還要歷經(jīng)春夏秋冬的變化和日月的照耀。
二、《樂記》和諧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樂記》凝結著先哲的智慧,包含著許多科學的思想,對今天仍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進文化創(chuàng)新,增強文化發(fā)展活力”的宏偉目標。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和諧文化與之相對應,構建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
首先,在哲學基礎視閾下,和諧文化源于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和諧思想,辯證的宇宙觀是和諧文化的哲學基礎。和諧是《樂記》高超智慧的精髓!昂椭C”強調適度,志在圓滿。“和諧”強調包容萬物,流轉生命,展示天道酬善、惠及眾生的倫理理念,這與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宗旨是一致的。
其次,在方法論視閾下,《樂記》的和諧思想有助于我們抵制腐朽文化,發(fā)揚先進文化。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文化也 日新月異。在文化突飛猛進的同時,也產(chǎn)生了許多問題:高雅與低俗并存,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同在,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正宗主流文化學習的人越來越少,而鋪天蓋地的低俗消極文化正消蝕著廣大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心智和斗志。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不得不思考文化與倫理的關系問題,文化對道德的影響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到《樂記》那里尋找答案不失為一良策!稑酚洝纷鳛橐徊咳寮医(jīng)典,不僅是音樂史上的巨著,更是一部倫理學和社會學著作,對于我們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人類的道德修養(yǎng)、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
通過上面對《樂記》和諧思想的探討,我們可以看出,《樂記》的和諧思想具有很強的倫理價值,對于人們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音樂具有改良社會風氣,改變社會陳規(guī)陋習的作用。禮,即道德規(guī)范對人們道德修養(yǎng)的作用一目了然,而樂對社會風氣,道德修養(yǎng)的作用則是潛移默化的。
《樂記》主張音樂對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有重要作用,“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致樂以治心,則易、直、慈、良之心油然生矣”。樂教不僅對個人有重要影響,還有促成群體關系和睦的重要一面,“是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xiāng)里之中,長幼同昕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未完,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