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三煤礦4.0Mt/a新井設計-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研究
|
資料類別
|
化工建筑畢業(yè)論文(設計) |
|
課程(專業(yè))
|
采礦工程 |
關鍵詞
|
無軌運輸|混合式通風 |
適用年級
|
大學 |
身份要求
|
普通會員 |
金 幣
|
80 。金幣如何獲得?) |
文件格式
|
word+CAD |
文件大小
|
6988K |
發(fā)布時間
|
2018-03-26 18:26:00 |
預覽文件
|
0941059.png(只能預覽部分內容) |
下載次數
|
1 |
發(fā)布人 |
kj008 |
內容簡介:
濟三煤礦4.0Mt/a新井設計-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研究,說明書共146頁,70239字,附設計圖紙。
摘要
本設計包括三個部分:一般部分、專題部分和翻譯部分。
一般部分為兗礦集團濟寧三號煤礦4.0Mt/a新井設計,共分10章:1.礦區(qū)概述及井田地質特征;2.井田境界和儲量;3.礦井工作制度、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4.井田開拓;5.準備方式-盤區(qū)巷道布置;6.采煤方法;7.井下運輸;8.礦井提升;9.礦井通風與安全技術;10.礦井基本技術經濟指標。
兗礦集團濟寧三號煤礦位于山東省濟寧煤田中部,主采煤層一層,即3下煤層,傾角2~9°,平均厚度5.26m,地質條件簡單,煤層具有煤塵爆炸危險性并有自然發(fā)火傾向。井田工業(yè)儲量為567.881Mt,可采儲量424.408Mt,適宜布置大型礦井,礦井設計產量4.0Mt/a,設計服務年限為70a。
設計礦井采用立井單水平開拓,前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風,后期采用兩翼對角式通風。一礦一面,采煤方法為厚煤層綜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煤炭運輸采用鋼絲繩芯膠帶,輔助運輸采用無軌膠輪車。
礦井年工作日為330 d,每天凈提升時間16 h。礦井工作制度為:實行“三八”制作業(yè),(兩班生產,一班檢修),每日兩班出煤。
專題部分題目為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研究。著重研究了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特征及規(guī)律,和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煤巖組合力學模型及其控制。
翻譯部分是“The 2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ound Control Ming”中一篇名為《Detecting Abandoned Coal Mine Entries by High Resolution Earth Resistivity Method》的論文,中文譯名為高分辨率大地電阻率法探測廢棄煤礦巷道。
關鍵詞:立井;盤區(qū);大采高;無軌運輸;混合式通風;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
目 錄
一般部分
1 概述及井田地質特征 1
1.1礦區(qū)概述 1
1.1.1礦區(qū)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 1
1.1.2礦區(qū)地形特點 1
1.1.3礦區(qū)氣候條件 2
1.1.4礦區(qū)水文情況 2
1.2井田地質特征 2
1.2.1井田煤系地層 2
1.2.2井田構造 3
1.2.3井田水文地質特征 5
1.2.4其他有益礦物 5
1.3煤層特征 7
1.3.1煤層特征 7
1.3.2煤質 8
1.3.3瓦斯及煤的自燃等情況 12
2 井田境界和儲量 13
2.1井田境界 13
2.1.1井田境界 13
2.1.2井田尺寸 13
2.2礦井工業(yè)儲量 14
2.2.1資源勘探概述 14
2.2.2鉆探 14
2.2.3礦井工業(yè)儲量計算 14
2.3礦井可采儲量 16
2.3.1安全煤柱留設原則 16
2.3.2礦井永久保護煤柱損失量 17
3 礦井工作制度、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 19
3.1礦井工作制度 19
3.2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 19
3.2.1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確定依據 19
3.2.2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的確定 19
3.2.3礦井服務年限 20
4 井田開拓 21
4.1礦井開拓的基本問題 21
4.1.1井筒形式,數目,位置及坐標確定 21
4.1.2工業(yè)場地的位置 22
4.1.3開采水平的確定 22
4.1.4主要開拓巷道 22
4.1.5方案比較 22
4.2礦井基本巷道 29
4.2.1井筒 29
4.2.2井底車場及硐室 33
4.2.3開拓巷道 36
5 準備方式——盤區(qū)巷道布置 39
5.1煤層地質特征 39
5.1.1盤區(qū)位置 39
5.1.2盤區(qū)煤層特征 39
5.1.3煤層頂底板巖石構造情況 39
5.1.4水文地質 39
5.1.5地質構造 39
5.2盤區(qū)巷道布置及生產系統(tǒng) 40
5.2.1盤區(qū)準備方式的確定 40
5.2.2盤區(qū)巷道布置 40
5.2.3盤區(qū)生產系統(tǒng) 41
5.2.4盤區(qū)內巷道掘進方法 42
5.2.5盤區(qū)生產能力及采出率 44
5.3盤區(qū)車場及主要硐室 46
5.3.1盤區(qū)車場選型設計 46
5.3.2盤區(qū)主要硐室布置 46
6 采煤方法 47
6.1采煤工藝方式 47
6.1.1盤區(qū)煤層特征及地質條件 47
6.1.2確定采煤工藝方式 47
6.1.3回采工作面參數 47
6.1.4回采工作面破煤、裝煤方式 48
6.1.5回采工作面支護方式 50
6.1.6端頭支護及超前支護方式 51
6.1.7各工藝過程注意事項 52
6.1.8回采工作面正規(guī)循環(huán)作業(yè) 53
6.2回采巷道布置 55
6.2.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55
6.2.2回采巷道參數 56
7 井下運輸 59
7.1概述 59
7.1.1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及工作制度 59
7.1.2煤層及煤質 59
7.1.3運輸距離和貨載量 59
7.1.4礦井運輸系統(tǒng) 59
7.2盤區(qū)運輸設備選擇 60
7.2.1設備選型原則: 60
7.2.2盤區(qū)運輸設備選型及能力驗算 60
7.3大巷運輸設備選擇 61
7.3.1主運輸大巷設備選擇及能力驗算 61
7.3.2輔助運輸大巷設備選擇 61
8 礦井提升 64
8.1礦井提升概述 64
8.2主井提升 64
8.2.1箕斗 64
8.2.2提升機 64
8.2.3提升鋼絲繩 65
8.2.4裝載系統(tǒng) 65
8.2.5裝卸臺 65
8.2.6提升能力驗算 65
8.3副井提升 67
9 礦井通風及安全 69
9.1礦井地質、開拓、開采概況 69
9.1.1礦井地質概況 69
9.1.2開拓方式 69
9.1.3開采方法 69
9.1.4變電所、充電硐室、火藥庫` 69
9.1.5工作制、人數 69
9.2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確定 69
9.2.1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基本要求 69
9.2.2礦井通風方式的確定 70
9.2.3主要通風機工作方式選擇` 71
9.2.4盤區(qū)通風系統(tǒng)的要求 71
9.2.5工作面通風方式的選擇 72
9.2.6回采工作面進回風巷道的布置 72
9.3礦井風量計算 73
9.3.1工作面需風量計算 73
9.3.2備用面需風量的計算 74
9.3.3掘進工作面需風量 74
9.3.4硐室需風量 75
9.3.5其它巷道所需風量 75
9.3.6礦井總風量 75
9.3.7風量分配 75
9.4礦井通風阻力計算 76
9.4.1礦井通風總阻力計算原則 76
9.4.2礦井最大阻力路線 76
9.4.3礦井通風阻力計算 79
9.4.4礦井通風總阻力 80
9.4.5兩個時期的礦井總風阻和總等積孔 80
9.5選擇礦井通風設備 80
9.5.1選擇主扇 80
9.5.2電動機選型 82
9.6安全災害的預防措施 84
9.6.1預防瓦斯和煤塵爆炸的措施 84
9.6.2預防井下火災的措施 84
9.6.3防水措施 84
10 設計礦井基本技術經濟指標 85
專題部分
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研究 87
0 引言 87
1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89
1.1大采高綜采技術現(xiàn)狀 89
1.1.1國外現(xiàn)狀 89
1.1.2國內現(xiàn)狀 89
1.1.3大采高綜采技術發(fā)展趨勢 90
1.2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研究現(xiàn)狀 90
1.2.1大采高采場頂板巖層運動規(guī)律研究 90
1.2.2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研究 91
1.2.3綜采面液壓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確定 91
2 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觀測 93
2.1沙曲礦24101大采高綜采工作面概況 93
2.2 24101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觀測方案 94
2.2.1工作面礦壓觀測方案 94
2.2.2軌道順槽來壓顯現(xiàn)觀測方案 94
2.3 24101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 94
2.3.1支架載荷分布及變化規(guī)律 94
3 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特征分析 97
3.1沙曲礦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特征分析 97
3.1.1沙曲礦的地質及開采條件 97
3.1.2礦壓觀測結果 97
3.1.3沙曲礦24101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特征 98
3.2康家灘礦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特征分析 98
3.2.1康家灘礦的地質及開采條件 98
3.2.2礦壓觀測結果 98
3.2.3康家灘礦88101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特征 99
3.3寺河礦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特征分析 99
3.3.1寺河礦的地質及開采條件 99
3.3.2礦壓觀測結果 100
3.3.3寺河礦23101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特征 100
4 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煤巖組合力學模型及其控制 102
4.1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煤巖組合力學模型的建立 102
4.1.1大采高采場上覆巖層的平衡結構 102
4.1.2模型建立的依據 103
4.1.3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煤巖組合力學模型 103
4.2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煤巖組合力學模型計算實例 105
結論 107
翻譯部分
英文原文 110
中文譯文 114
致 謝 118
相關說明:
1. 如您下載的資料不止一份,建議您注冊成為本站會員。會員請登錄后下載。
2. 會員購買金幣50元以下,0.7元/個,50元以上,0.5元/個。具體請看:下載與付款。
3. 會員48小時內下載同一文件,不重復扣金幣。
4. 下載后請用WinRAR或 WinZIP解壓縮后使用。
5. 如仍有其他下載問題,請看常見問題解答。
下載地址:
|
|
相關畢業(yè)論文(設計) |
|
推薦畢業(yè)論文(設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