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投哈密一礦8.0Mt/a新井設計-提高綜放工作面采出率的理論與技術研究
|
資料類別
|
化工建筑畢業(yè)論文(設計) |
|
課程(專業(yè))
|
采礦工程 |
關鍵詞
|
斜井開拓|二水平斜井直接延伸 |
適用年級
|
大學 |
身份要求
|
普通會員 |
金 幣
|
80 。金幣如何獲得?) |
文件格式
|
word+CAD |
文件大小
|
9390K |
發(fā)布時間
|
2018-04-04 13:33:00 |
預覽文件
|
0941070.png(只能預覽部分內(nèi)容) |
下載次數(shù)
|
1 |
發(fā)布人 |
kj008 |
內(nèi)容簡介:
國投哈密一礦8.0Mt/a新井設計-提高綜放工作面采出率的理論與技術研究,畢業(yè)設計,說明書共154頁,65392字,附設計圖紙。
摘要
本設計包括三個部分:一般部分、專題部分和翻譯部分。
一般部分為國投哈密一礦8.0Mt/a新井設計。全篇共分為十個部分:1.礦井概況及井田地質特征;2.井田境界和儲量;3.礦井生產(chǎn)能力、服務年限及工作制度;4.井田開拓;5.準備方式—帶區(qū)巷道布置;6.采煤方法;7.井下運輸;8.礦井提升;9.礦井通風與安全技術;10.礦井基本技術經(jīng)濟指標。
國投哈密一礦位于哈密市190°方向40km處,其行政區(qū)劃屬哈密市南湖鄉(xiāng)管轄,南湖鄉(xiāng)所在地位于井田北側約19km處。井田南北寬6.75km,東西長約7.7km,面積約51.98km2。井田內(nèi)可采煤層為3#,7#煤,其賦存穩(wěn)定,厚度平均2.85m,10.41m,傾角平均8.0°,為近水平~緩傾斜煤層。井田內(nèi)工業(yè)儲量為 947.92 (M t),可采儲量為775.3 (Mt)。礦井平均涌水量為124 m3/h,相對瓦斯涌出量為0.019m3/t,屬低瓦斯礦井;煤塵具有爆炸性危險,有自燃發(fā)火傾向。
國投一礦設計生產(chǎn)能力為8.0Mt/a,服務年限為74.55年,工作制度為“三八”制。礦井采用斜井兩水平直接延伸開拓方式,采用傾斜長壁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采煤法。
礦井采用一礦一面的高效作業(yè)方式,工作面長度為250m。水平運輸大巷采用膠帶輸送機運輸,輔助運輸采用架線式電機車牽引1.5t固定箱式礦車運輸矸石和材料等。
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并列式。
專題部分:專題題目為“提高綜放工作面采出率的理論與技術研究”。
翻譯部分:是將關于一篇煤炭特殊開采的英文翻譯成中文。英文題目是“Coal Mining Under Special Conditions”。
關鍵詞:斜井開拓;二水平斜井直接延伸;帶區(qū)布置;放頂煤
目錄
1 礦區(qū)概述及井田地質特征 1
1.1 礦區(qū)概述 1
1.1.1 礦區(qū)地理位置、范圍 1
1.1.2 交通條件 1
1.1.3 地形、地貌 1
1.1.4 水文情況 1
1.1.5 氣候條件 1
1.1.6 地震 2
1.2 區(qū)域及井田地質特征 3
1.2.1 區(qū)域地質 3
1.2.2 井田地質 4
1.2.3 水文地質特征 5
1.2.4 礦井涌水量 7
1.3 煤層特征 7
1.3.1 含煤性 7
1.3.2 煤層垂向組合 8
1.3.3 煤層賦存特點 8
1.3.4 煤的物理性質及煤巖特征 9
1.3.5 瓦斯、煤塵和煤的自燃 10
1.3.6 礦井地溫 12
1.3.7 其它有益礦產(chǎn) 12
2 井田境界和儲量 13
2.1 井田境界 13
2.2 礦井工業(yè)儲量 13
2.2.1 儲量計算范圍 13
2.2.2 儲量級別與計算塊段的劃分 13
2.2.3 儲量計算方法及參數(shù)的確定 15
2.2.4 工業(yè)儲量計算 15
2.3 礦井可采儲量 16
2.3.1 井田邊界保護煤柱 16
2.3.2 工業(yè)廣場煤柱 17
2.3.3 井筒保護煤柱 18
2.4 礦井設計可采儲量 19
3 礦井工作制度、設計生產(chǎn)能力及服務年限 20
3.1 礦井工作制度 20
3.2 礦井設計生產(chǎn)能力及服務年限 20
3.2.1 確定依據(jù) 20
3.2.2 礦井設計生產(chǎn)能力 20
3.2.3 礦井服務年限 20
3.3 井型校核 21
4 井田開拓 23
4.1 井田開拓的基本問題 23
4.1.1 確定井筒形式、數(shù)目、位置及坐標 23
4.2 工業(yè)場地的位置 25
4.3 開采水平的確定及帶(采)區(qū)劃分 26
4.4 礦井開拓方案比較 26
4.4.1 提出方案 26
4.4.2 各方案計算費用時采用的基礎數(shù)據(jù)如下: 31
4.4.3 技術比較 32
4.5 井筒 38
4.6 井底車場 42
4.7 大巷 44
5 準備方式—帶區(qū)準備方式 47
5.1 煤層地質特征 47
5.1.1 帶區(qū)位置 47
5.1.2 帶區(qū)煤層特征 47
5.1.3 煤層頂?shù)装鍘r石構造情況 47
5.1.4 水文地質 47
5.1.5 地質構造 47
5.2 帶區(qū)巷道布置及生產(chǎn)系統(tǒng) 48
5.2.1 帶區(qū)準備方式的確定 48
5.2.2 帶區(qū)巷道布置 48
5.2.3 帶區(qū)生產(chǎn)系統(tǒng) 49
5.2.4 帶區(qū)內(nèi)巷道掘進方法 50
5.2.5 帶區(qū)生產(chǎn)能力及采出率 51
5.3 帶區(qū)車場選型設計 52
6 采煤方法 54
6.1 采煤工藝方式 54
6.1.1 帶區(qū)煤層特征及地質條件 54
6.1.2 確定采煤工藝方式 54
6.2 回采工作面參數(shù) 55
6.3 采煤工作面破煤、裝煤方式 55
6.4 工作面運煤方式 56
6.5 回采工作面支護方式 59
6.5.1 支架選型及布置 59
6.5.2 支架支護強度的驗算 59
6.5.3 端頭支護 59
6.5.4 超前支護 60
6.6 放頂煤參數(shù)確定 60
6.6.1 采厚、采放比 60
6.6.2 采煤機割煤深度和放煤步距 61
6.6.3 放煤方式 61
6.7 回采工作面勞動組織和正規(guī)循環(huán)作業(yè) 61
6.7.1 勞動組織形式 61
6.7.2 技術經(jīng)濟指標 62
6.8 回采巷道布置 65
6.8.1 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65
6.8.2 回采巷道參數(shù) 65
7 井下運輸 69
7.1 概述 69
7.1.1 井下運輸原始數(shù)據(jù) 69
7.1.2 井下運輸系統(tǒng) 69
7.2 煤炭運輸方式和設備的選擇 70
7.2.1 煤炭運輸方式的選擇 70
7.2.2 帶區(qū)運輸設備選型及驗算 70
7.2.3 運輸大巷設備選擇 73
7.3 輔助運輸方式和設備選擇 74
7.3.1 輔助運輸方式選擇 74
8 礦井提升 77
8.1 礦井提升概述 77
8.2 主副井提升 77
8.2.1 主井提升 77
8.2.2 副斜井提升設備選型 78
8.2.3 井上下人員運送 80
9 礦井通風與安全 82
9.1 礦井概況、開拓方式及開采方法 82
9.1.1 礦井地質概況 82
9.1.2 開拓方式 82
9.1.3 開采方法 82
9.1.4 變電所、充電硐室、火藥庫 82
9.1.5 工作制、人數(shù) 83
9.2 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確定 83
9.2.1 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基本要求 83
9.2.2 礦井通風方式的選擇 83
9.2.3 礦井主要通風機工作方式的選擇 84
9.2.4 帶區(qū)通風系統(tǒng)的要求 85
9.2.5 工作面通風方式的選擇 86
9.3 礦井風量計算 87
9.3.1 工作面所需風量的計算 87
9.3.2 備用面需風量的計算 88
9.3.3 掘進工作面需風量 88
9.3.4 硐室需風量 89
9.3.5 其它巷道所需風量 90
9.3.6 礦井總風量計算 90
9.3.7 風量分配 90
9.4 礦井通風阻力計算 91
9.4.1 容易和困難時期礦井最大阻力路線確定 91
9.4.2 礦井通風阻力計算 95
9.4.3 礦井通風總阻力計算 97
9.4.4 礦井總風阻和等積孔計算 97
9.5 選擇礦井通風設備 98
9.5.1 選擇主要通風機 98
9.5.2 電動機選型 101
9.6 安全災害的預防措施 101
9.6.1 預防瓦斯和煤塵爆炸的措施 101
9.6.2 預防井下火災的措施 102
9.6.3 防水措施 102
10 設計礦井基本技術經(jīng)濟指標 103
專題部分 106
提高綜放工作面采出率的理論與技術研究 107
0 引言 107
1 概述 108
1.1 綜放采煤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 108
1.2 厚煤層綜放回采率分析 108
1.2.1 初末采損失 108
1.2.2 端頭損失 108
1.2.3 放頂煤工藝損失 109
1.3 綜放采煤的工藝流程 109
1.3.1 頂煤破壞過程 110
1.3.3 放煤步距的確定 111
2 影響綜放采出率的因素 111
2.1 綜放工作面的煤炭損失構成 111
2.1.1 初采損失 112
2.1.2 末采損失 115
2.1.3 端頭損失 116
2.1.4 工作面內(nèi)部工藝損失 117
2.2 綜放工作面外的煤炭損失 119
2.3 影響綜放工作面采出率的因素分析 119
2.3.1 放煤方式的影響 120
2.3.2 必要的煤炭損失影響 120
2.3.3 煤層地質條件影響 120
2.2.4 主觀因素影響 120
2.4 影響綜放采煤采出率計算的因素 121
2.4.1 外在水分的影響 121
2.4.2 外在灰份的影響 121
2.4.3 煤厚的變化對采出率的影響 121
3 提高綜放采出率的關鍵技術措施 122
3.1 優(yōu)化采面設計提高綜放采出率 122
3.1.1 錯層位巷道布置采全厚采煤法 122
3.1.2 實行無煤柱護巷,取消區(qū)段煤柱 123
3.1.3 采用沿空掘巷,減少采區(qū),工作面護巷的煤柱損失 123
3.1.4 優(yōu)化綜放面尺寸 124
3.2 優(yōu)化設備選型提高綜放采出率 124
3.2.1 液壓支架放煤口的高度 124
3.2.2 端頭支架增設放煤口 124
3.3 優(yōu)化放煤工藝工序提高綜放采出率 125
3.3.1 從技術角度入手盡量降低安息差丟煤 125
3.3.2 采用合理的放煤工序 125
3.3.3 放頂煤高度 125
3.4 加強組織管理提高綜放采出率 125
3.4.1 加強煤炭生產(chǎn)的計量工作 125
3.4.2 強化放煤工藝的管理 125
3.4.3 加強綜放面初,末采放頂煤管理 126
3.4.4 提高回采率的輔助措施 126
4 結論 126
參考文獻: 127
翻譯部分 128
英語原文 129
中文譯文 134
煤炭特殊開采 134
第一部分 為盡量減少地表結構損害的長壁開采技術 134
第二部分 保護地表建筑物的開采技術 135
參考文獻: 137
相關說明:
1. 如您下載的資料不止一份,建議您注冊成為本站會員。會員請登錄后下載。
2. 會員購買金幣50元以下,0.7元/個,50元以上,0.5元/個。具體請看:下載與付款。
3. 會員48小時內(nèi)下載同一文件,不重復扣金幣。
4. 下載后請用WinRAR或 WinZIP解壓縮后使用。
5. 如仍有其他下載問題,請看常見問題解答。
下載地址:
|
|
相關畢業(yè)論文(設計) |
|
推薦畢業(yè)論文(設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