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姚橋礦1.80Mt/a新井設計-深井軟巖巷道支護技術淺析
|
資料類別
|
化工建筑畢業(yè)論文(設計) |
|
課程(專業(yè))
|
采礦工程 |
關鍵詞
|
兩翼對角式|沿空巷道 |
適用年級
|
大學 |
身份要求
|
普通會員 |
金 幣
|
80 (金幣如何獲得?) |
文件格式
|
word+CAD |
文件大小
|
3623K |
發(fā)布時間
|
2018-04-12 19:42:00 |
預覽文件
|
0941097.png(只能預覽部分內容) |
下載次數(shù)
|
1 |
發(fā)布人 |
kj008 |
內容簡介:
大屯姚橋礦1.80Mt/a新井設計-深井軟巖巷道支護技術淺析,畢業(yè)設計,說明書共125頁,61201字,附設計圖紙。
摘要
本設計包括三個部分:一般部分、專題部分和翻譯部分。
一般部分為大屯姚橋礦1.80 Mt/a新井設計。大屯姚橋礦座落在江蘇省沛縣和山東省微山縣境內,區(qū)內鐵路交通方便。井田走向長度約8.82 km,傾向長度約3.51 km,面積約31 km2。主采煤層為7號煤層,平均傾角為10°,平均厚度為4.86 m。井田工業(yè)儲量為210.85 Mt,可采儲量為145.97 Mt,礦井服務年限為62.4 a。礦井正常涌水量為508 m3/h,最大涌水量為609 m3/h。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為3.73 m3/min,屬于低瓦斯礦井。
根據(jù)井田地質條件,提出四個技術上可行的開拓方案。方案一:立井兩水平開拓帶區(qū)式開采,立井直接延深;方案二:立井兩水平開拓帶區(qū)式開采,暗斜井延深;方案三:立井兩水平開拓采區(qū)式開采,立井直接延深;方案四:立井兩水平開拓帶區(qū)式開采,立井直接延深(工業(yè)廣場在井田邊界)。通過技術經濟比較,最終確定方案一為最優(yōu)方案。一水平標高-600 m,二水平標高-850 m。
設計首采區(qū)采用采區(qū)準備方式,工作面長度210 m,采用大采高一次采全厚綜采工藝,礦井年工作日為330 d,工作制度為“三八制”。
大巷采用膠帶輸送機運煤,輔助運輸采用礦車運輸。礦井通風方式為兩翼對角式。
專題部分題目是深井軟巖巷道支護技術淺析。
翻譯部分題目是長壁放頂煤的壓力分析。
關鍵詞:大屯姚橋礦;立井;采區(qū)布置;綜采大采高;兩翼對角式;沿空巷道
目錄
一般部分
1礦區(qū)概述及井田地質特征 1
1.1礦區(qū)概述 1
1.1.1交通位置 1
1.1.2地形、地貌和水文情況 1
1.1.3礦區(qū)的氣候條件 1
1.1.4地震 3
1.1.5礦區(qū)電力供應 3
1.1.6礦區(qū)經濟狀況 3
1.2井田地質特征 3
1.2.1井田地質構造 3
1.2.2地層 3
1.2.3煤系及煤層 5
1.2.4井田的水文地質特征 5
1.3煤層特征 6
1.3.1煤層特征 6
1.3.2煤層頂、底板 6
1.3.3煤質 6
1.3.4瓦斯 7
1.3.5煤塵 7
1.3.6煤的自燃 7
1.3.7地溫 7
2井田境界和儲量 8
2.1井田境界 8
2.1.1井田境界劃分的原則 8
2.1.2開采界限 8
2.1.3井田尺寸 8
2.2礦井工業(yè)儲量 8
2.2.1儲量計算基礎 8
2.2.2井田地質勘探 8
2.2.3工業(yè)資源/儲量 9
2.3礦井可采儲量 11
2.3.1安全煤柱留設原則 11
2.3.2礦井永久保護煤柱損失量 11
3礦井工作制度、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 14
3.1礦井工作制度 14
3.1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 14
3.2.1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確定依據(jù) 14
3.2.2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的確定 14
3.2.3礦井服務年限 15
3.2.4井型校核 15
4井田開拓 16
4.1礦井開拓的基本問題 16
4.1.1井筒形式,數(shù)目,位置及坐標確定 16
4.1.2工業(yè)廣場位置、形狀及面積確定 17
4.1.3開采水平的確定 17
4.1.4主要開拓巷道 17
4.1.5方案比較 18
4.2礦井基本巷道 26
4.2.1井筒 26
4.2.2井底車場及硐室 29
4.2.3主要開拓巷道 31
5準備方式—采區(qū)巷道布置 35
5.1煤層地質特征 35
5.1.1采區(qū)位置 35
5.1.2采區(qū)煤層特征 35
5.1.3煤層頂?shù)装鍘r石構造情況 35
5.1.4水文地質 35
5.1.5地質構造 35
5.1.6地表情況 35
5.2采區(qū)巷道布置及生產系統(tǒng) 35
5.2.1采區(qū)位置及范圍 35
5.2.2采煤方法及首采工作面長度的確定 36
5.2.3煤柱尺寸的確定 36
5.2.4確定采區(qū)各種巷道的尺寸、支護方式 36
5.2.5采區(qū)巷道的聯(lián)絡方式 36
5.2.6采區(qū)接替順序 36
5.2.7采區(qū)生產系統(tǒng) 36
5.2.8采區(qū)內巷道掘進方法 37
5.2.9采區(qū)生產能力及采出率 38
5.3采區(qū)車場選型設計 39
6采煤方法 40
6.1采煤工藝方式 40
6.1.1采區(qū)煤層特征及地質條件 40
6.1.2確定采煤工藝方式 40
6.1.3回采工作面參數(shù) 41
6.1.4綜采工作面的設備選型及配套 41
6.1.5回采工藝 45
6.1.6回采工作面支護方式 46
6.1.7工作面端頭支護和超前支護 48
6.1.8各工藝過程注意事項 49
6.1.9循環(huán)圖表、勞動組織、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50
6.2回采巷道布置 53
6.2.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53
6.2.2回采巷道參數(shù) 53
7井下運輸 56
7.1概述 56
7.1.1井下運輸設計的原始條件和數(shù)據(jù) 56
7.1.2運輸距離和貨載量 56
7.1.3礦井運輸系統(tǒng) 56
7.2采區(qū)運輸設備選擇 57
7.2.1設備選型原則 57
7.2.2采區(qū)運輸設備的選型及能力驗算 57
7.3大巷運輸設備選 59
7.3.1運輸大巷設備選擇 59
7.3.2軌道大巷設備選擇 59
8礦井提升 61
8.1概述 61
8.2主副井提升 61
8.2.1主井提升 61
8.2.2副井提升 63
9礦井通風及安全 56
9.1礦井地質、開拓、開采概況 66
9.1.1礦井地質概況 66
9.1.2開拓方式 66
9.1.3開采方法 66
9.1.4變電所、充電硐室、火藥庫 66
9.1.5工作制、人數(shù) 66
9.2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確定 66
9.2.1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基本要求 66
9.2.2礦井通風方式的選擇 67
9.2.3礦井通風方法的選擇 67
9.2.4采區(qū)通風系統(tǒng)的要求 68
9.2.5工作面通風方式的確定 68
9.2.6回采工作面進回風巷道的布置 69
9.3礦井風量計算 69
9.3.1礦井風量計算方法概述 69
9.3.2回采工作面風量計算 70
9.3.3掘進工作面風量計算 71
9.3.4硐室需要風量的計算 72
9.3.5其他巷道所需風量 72
9.3.6礦井總風量計算 72
9.3.7風量分配 72
9.4礦井通風阻力 73
9.4.1確定礦井通風容易時期和困難時期 73
9.4.2礦井通風容易時期和困難時期的最大阻力路線 76
9.4.3礦井通風阻力計算 77
9.4.4礦井通風總阻力 78
9.4.5礦井總風阻及總等積孔 78
9.5礦井通風設備選型 79
9.5.1通風機選擇的基本原則 79
9.5.2通風機風壓的確定 79
9.5.3電動機選型 81
9.5.4礦井主要通風設備的要求 81
9.5.5對反風裝置及風硐的要求 83
9.6特殊災害的預防措施 83
9.6.1預防瓦斯和煤塵爆炸的措施 83
9.6.2預防井下火災的措施 83
9.6.3防水措施 83
10設計礦井基本技術經濟指標 85
參考文獻 86
專題部分
深井軟巖巷道支護技術淺析 87
0引言 87
1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87
1.1軟巖的定義 87
1.2軟巖的分類 89
1.3軟巖支護理論 89
2錨噴支護研究現(xiàn)狀 90
2.1錨桿加固機理 90
2.2國外錨桿支護理論 91
2.3國內錨桿支護理論 93
3深井巷道圍巖的應力松弛效應 94
3.1黏彈性應力松弛力學模型 95
3.2圍巖應力場演化規(guī)律 95
3.3深井巷道穩(wěn)定性分析 97
3.4應力松弛控制技術與工程應用 98
4錨注在軟巖支護中的應用分析 100
4.1錨注支護體系 100
4.2錨注設備及材料 100
4.3施工工藝 100
4.4注漿參數(shù)測試結果及分析 101
4.4.1工程概況 101
4.4.2礦壓觀測 101
4.5經濟效益分析 103
4.5.1巷道施工直接費用 103
4.5.2遠景經濟效益分析 104
5結論 104
參考文獻 105
英文原文
Stressanalysisoflongwalltopcoalcaving 106
1.Introduction 107
2.Geometricalproblem 109
3.Yieldfactorandinelasticdeformation 112
4.Insitustressandsolutions 115
5.Coal caving factor(CF)and caving number(CN) 118
6.Applicationtorealcoalmines 119
7.Conclusion 120
中文譯文
1概述 123
2幾何問題 125
3產煤因素和非彈性變形 128
4原巖應力及其應對方法 130
5放頂煤因子(CF)和放煤數(shù)(CN) 133
6煤礦上的具體應用 134
7結論 135
致謝 137
相關說明:
1. 如您下載的資料不止一份,建議您注冊成為本站會員。會員請登錄后下載。
2. 會員購買金幣50元以下,0.7元/個,50元以上,0.5元/個。具體請看:下載與付款。
3. 會員48小時內下載同一文件,不重復扣金幣。
4. 下載后請用WinRAR或 WinZIP解壓縮后使用。
5. 如仍有其他下載問題,請看常見問題解答。
下載地址:
|
|
相關畢業(yè)論文(設計) |
|
推薦畢業(yè)論文(設計) |
|
|
|
|